文化课教材(高级):郗超义举谢玄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郗超(1)与谢玄(2)不善(3)。苻坚(4)将问晋鼎(5),既已狼噬(6)梁、岐(7),又虎视(8)淮阴(9)矣。于时(10)朝议(11)遣玄北讨(12),人间(13)颇有异同(14)之论;唯超曰:“是必济(15)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16)府,见使才皆尽(17);虽履屐(18)之间,亦得其任(19)。以此推之,容(20)必能立勋。”元功(21)既举(2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23),又重(24)其不以爱憎匿(25)善。(《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注释】
(1)郗(音吃)超:字景兴,晋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县)人。原任桓温参军,后任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曾参与桓温篡晋之谋,是桓温的亲信。

(2)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相谢安的侄子,东晋名将。谢安为相时,他为广陵相,以御前秦苻坚南侵,后在淝水之战大捷,收复部分失地。
(3)不善:私交不和。

(4)苻(音符)坚:字永固,晋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八十里)氐人,前秦皇帝。在淝水之战被谢玄击溃。

(5)问晋鼎:图谋晋之帝位。“问鼎”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原系指楚庄王问周传国九鼎的轻重,有谋取周室王权的野心;后人就以“问鼎”为谋取政权之意。

(6)狼噬:像狼一样吞噬,比喻侵夺土地。
(7)梁、岐:指冀州。梁,山名,即吕梁山,在今山西省离石县,昔日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是指此,亦称为梁山。岐,山名,即狐岐山,在今山东省介休县。

(8)虎视:像虎一样注视猎物,比喻意图掠夺。
(9)淮阴:泛指淮河以南一带,为东晋王朝要地。
(10)于时:当时。
(11)朝议:朝廷上议论。
(12)北讨:北伐,此处指指挥淝水之战。
(13)人间:朝中众人之间。
(14)异同:异,不同。与下文“爱憎”偏用“憎”字之用法相同。
(15)济:成。

(16)桓宣武:即桓温。字元子,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人。为晋明帝女婿,由于多次征伐有功,官至大司马,与郗超等人图谋篡位,但未成功而死。谥宣武侯。

(17)使才皆尽:用人做到人尽其才。
(18)履屐(音吕基):履是鞋子。屐是木屐。
(19)任:任用。
(20)容:看来。
(21)元功:辅佐王位的功劳。
(22)举:立。
(23)先觉:事先察觉事理。
(24)重:重视。
(25)匿:隐藏。

【语译参考】
郗超与谢玄私交不睦。苻坚将篡夺晋君的帝位,已经攻占了梁、岐,且下一步准备取下淮阴。当时朝廷讨论想派遣谢玄率军北伐,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有郗超说:“他必定能完成任务。我以前曾和他在桓宣武府共事过,他让每个人都能发挥长才;虽然如同履、屐之间的小差异,也都能做到适当的任用。由此可推论,他一定能建立大功。”谢玄在立下辅佐帝业的大功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的先见之明,且推崇他不因个人的好恶而隐藏别人的优点。

【研析】
本则故事主要是叙述郗超与谢玄两人的互动情形,虽然他们两人私交不睦,但郗超在朝廷中讨论率师北伐人选时,排除异议,力挺谢玄,并举实例,说明谢玄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郗超表示谢玄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长才,即使差异很小,也能敏锐的发掘,且做适当的任用安排。后来,谢玄果然立下大功,验证了郗超的说法。令人钦佩的是,郗超并未因两人的不合,而隐藏谢玄的才华。郗超这种大公无私,公私分明的作为,相当值得后人学习。

【延伸思考】
1、你曾遇到类似郗超这种大公无私、公私分明作法的人吗?他(她)的实际作法是什么?你个人能不能做得到?
2、团结力量大,许多事情的推动,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发挥团结精神,人尽其才,才能成功。你从所参加过的团队活动曾体验到哪些道理?请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于谦,字廷益,钱唐人。宣德元年,授(1)监察御史,长躯玉立(2),声如洪钟,每奏对,上为倾听。……然谦才大机(3)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顾(4),人故以此忌之。九载秩(5)满,始进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6)捆载香帕、蘑菇,以供交际,谦行,一无所持,作诗云:“手帕蘑菇与线香,不资民用(7)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8)话短长。”其律己如此。
  • 二十四年,钟成,伶人(1)告和(2)。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3)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4),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5)好,鲜(6)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9)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国语·周语下》)
  • 过江诸人(1),每至暇日(2),辄(3)相要(4)出(5)新亭(6),藉卉(7)饮宴。周侯(8)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9),举目有江河之异(10)!”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11)愀然(12)变色曰:“当共戮力(13)王室,克复神州(14);何至作楚囚相对泣(15)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2)。今女(3)画(4)。” (《论语·雍也第六》)
  •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2)矣乎!民鲜(3)久矣。” (《论语·雍也第六》)
  • 子曰:“凤鸟(1)不至(2),河不出图(3),吾(4)已矣(5)乎(6)!”(《论语·子罕篇第九》)
  • 范仲淹,宋朝人,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出生。两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于是离家出走。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出逃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此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于是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 孔子前往周都,打算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一个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除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神态表情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是这些而已。”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第四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