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乐于助人的道士

严谨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在即墨县境内,有座劳山。山里有很多一二百岁的高夀老人。劳山上有个道观,那里的神像壮严,十分灵验。道观不远处,有个私塾学校。

高密县有一个张生,在这所私熟学校上学,平好寄宿在劳山道观中,他为人老实,读 书勤奋。

这个道观里,有一位老道士,外貌古朴丑陋,在道观中,干一些砍柴、扫地的活计。张生平时偶而和他打个招呼,却并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放在心中。

有一天,张生见当地有人卖牛,价格低廉。他想:我家正缺牛呢,就买下了两条牛。可是,他买到牛后,却发愁了:我家离劳山一百多里路,我正在学校里学习,目前又不好请假,无法把牛赶回家,这如何是好呢?

正在犯难的时候,那个道士走过来,对他说:“您好像有什么难处,莫不是因为无人送牛回家的缘故吗?我替您把牛送回家去吧!”张生对道士的话,感到惊讶。一回头,牛已经不见了。

过了几天,张生向私垫老师请了假,抽空回到回家中,就将这事问家里人,家人说:“某天某时,有一位道人,把两头牛送到了家,说这牛是你买回来的。”张生回忆家人收牛的时间,正好是他与道人站在劳山,谈送牛的时间。
从这件事发生以后,张生明白了:这位道人,可不是普通之人,就改变了往日对他漠然的态度,从此以后对他非常礼貌,格外尊敬。

过了半年,张生学业届满,自己回到家乡,也办了个私塾授徒。有一天,张生给他的弟子们讲《周易》,道人从窗外路过,听了一会儿,大声说:“您讲的这些,都是一般的道理。尚非真谛。”张生忙把道人请进屋里,向他求教关于《周易》的问题,道人讲述的知识,很是出人意料。

于是,张生就拜道人为师,与道人一起,再回到劳山道观,虚心向道人学习《周易》。学成以后,张生在山东一带,专讲《周易》,名震当世。

一天晚上,天上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张生把门窗紧紧地关上了。他从窗户缝隙往外看,忽然看见有几百位天神,正在向道人行礼。张生吓得气都不敢喘。等到天亮雨停了,张生立即动身赶往道观,去看望道士。打开道士的房门一看,室内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

正是那天雷电交加的晚上,道观里的许多人,都看到了道士和众神一起,升天而去的极其壮观的景象。

人们都不知道这位道士的姓名,平时都是叫“老头”而已。大家这时都明白了:这位道士真是一位乐于助人,却不计姓名、不计报酬的高人!

(事据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编者按: 中国的历史是朝代更迭的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千万个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万万忍辱负重的百姓。然而, 连年起伏的天灾似乎是这场大戏的主线。它警示天下;它谴罚违天理之徒。它导演着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兴起。
  • 编者按:天灾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关。汤王为民献身的品行顺应了天理,天除旱降雨。
  • 编者按:六百一十三年商朝气数已尽。帝辛(纣王),暴虐无道,沉迷酒色,宠妲己,残害忠良。违天理,逆人道。山崩水涸,天亡商。
  • 编者按: 昔有草木于枯、大地涸竭,三川震动、源塞流竭, 天显异象,为周朝亡国之兆。今有五年全国大旱,东北、山东河库干涸,黄河全线水枯,北京高温异常,全国暖冬年年、南北蝗虫遮日、沙尘黑风袭人、洪水冰雹萨斯,又为那一桩?

  • 中国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为昏君临政,或为奸臣当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顺乎天意,重整华夷。又有文臣武将,明辨天意,辅佐明君,成就千秋大业。
  • 翻开中国历史,当遇到重大灾异如蝗灾、干旱、慧星出现等时,古时的帝王认为是上天的示警,是对自己统治不满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类”,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乐”、“减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还要下“罪已诏”,把导致灾祸的原因归咎于己,让天下宽恕自己的“失政”于民。这与古时的帝王治国须“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图
  • 三国时东吴的君主孙权,十分信任吕壹,吕壹的职位并不高,只是个校事(掌管侦察刺探),但权柄很重,许多将军重臣,包括太子,都在他的监控之中。
    吕壹生性苛刻残酷,用心险恶,手段毒辣。太子孙登,曾经多次谏议孙权,除掉吕壹。但孙权拒不采纳,于是大臣们都不再说什么。
  • 《国语》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部“记言”的史书。我们知道,周代的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更有记言、记事的分工,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史书中的“言”,其实不能脱离“事”而独立,言、事合一,方为“史实”。而作者不是一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各国的史官,然后有人把这些加以汇集、整编而成。
  • 夏天时,鲁宣公在泗水深处下网捕鱼,鲁国大夫里革把渔网撕破扔了,说:“古时,大寒之后立春之时,土中蛰伏之虫萌动了,负责管理川泽的官员,才开始讲习并指导民众如何利用渔网、竹篓捕大鱼、捞大蛤,拿到寝庙中祭祀祖宗,然后行之于国中,以帮助宣发地下的旺盛阳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