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opyright-issue
南宋与金议和前后,日本大臣平清盛逐渐掌握权力,成为朝廷重臣。此时日本市场商品日益增多,产品也精益求精,商业更趋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发行,但是当时日本铸造的铜币质量低劣,因此急需进口货币。宋朝的钱币成为日本最急需的商品。
两宋与日本的关系虽然不复唐朝那般亲密,中日之间正式使臣往来并不多,但双方仍通过僧人、商人的往来,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日本仍在消化大唐王朝的文化,对中国新的文化吸收较少。不过,到了南宋时期,日本又大量向中国文化学习,同时向中国传播日本文化,其主要的媒介是两国的僧人。
这四个总统像在罗什摩尔峰(Mount Rushmore)上,由岩石切割而成,用以献给这些在美国历史上贡献卓著的总统。然而,把他们刻在山头上总是个比较奇特的想法。到底是谁的主意呢?
1822年,22岁的维克多.雨果和少女阿黛勒.芙雪定了婚约。对雨果而言,未婚妻几乎是完美无缺,唯一令他担忧的,是这女孩对画素描的狂热。
有些人喜欢收集邮票、标签或火柴盒、等小玩意儿,而法王路易十四喜欢收集的东西就有点沉重了。他喜欢收集“城市”!他不只是攻占它们,还想把它们永远保存在眼前 。
王羲之平素喜好道家的服药炼丹及修身养性,他不喜欢住在京师,初次来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地的意向。会稽山景色秀美、山水清幽,高人韵士多居住于此地。王羲之曾与同道好友几十人宴集于会稽山北的兰亭,王羲之亲自为众人写的诗集作序言,并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贾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也是最受拿破仑一世欣赏和重用的御用画家。他不仅擅长大幅历史画,他绘制的人物肖像尤其出类拔萃,对于人物的特征和神韵都能精准掌握。
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史上朝代更迭的风云大事在此轮番上演。北京城历经八百余年的建都史后,留下历史沧桑的印记,也镌刻上不朽的人文传奇。
今天的甘肃鸠摩罗什寺中,保存着世上唯一的一颗舌头舍利。这一奇异罕见的舍利,穿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光阴,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主人住世时的传奇事迹。他有着显赫的王室贵族身份,而命运却将他引向更为尊贵的生活——出家修行。他“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因与中土的深厚缘分,在纷乱的时局中,他久居长安广译经卷,助佛法洪传,福泽世人。这位传奇的僧人就是鸠摩罗什。
今天日本的14个县中(日本的县相当于省,共有43县),保存着一位中国僧人的很多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书法、板碑刻等。这位僧人东渡日本后,京都士庶争相前来谒见,“惟恐其后”,“花轩玉骢,嘶惊輶驰,尽出于城郊,见者如堵”。这位僧人受命出使日本,不仅结束了元朝和日本的战争状态,并开启了日本“程朱理学”与“五山文学”的先河。这位受两国国君敬重的僧人,就是大元的一...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与曹操、刘备呈三国鼎立之势。因吴国位于三国之东,故而亦称“东吴”。
(大纪元记者郭济林报导)习近平当局对中共军中的强力反腐,终使得军队内部的腐败乱象向外界露出冰山一角。江泽民掌军权前后二十多年,在江的纵容和保护下,中共军队贪污腐败的行为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
一柄八卦宣花斧,梦遇神人授艺,临阵对敌只晓三招绝技;出身草莽,贩私盐、劫皇纲,荒唐事无所不为,人送诨名“混世魔王”。演义小说勾勒的隋唐世界,壮怀激烈,群英中的程咬金,却以一副粗豪而诙谐的形象出现,为这段恢宏的历史增添一丝活泼欢喜的气氛。他行事乖张莽撞,偏能遇难呈祥,多福多寿,是凌烟功臣中最幸运的福将。而“半路杀出程咬金”“程咬金三板斧”等传统故事,更是作为经...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明清时期的各种文人笔记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黄公望羽化登仙的逸闻。如周亮工《书影》记载明代的书画家、收藏家李日华说黄公望某天与人同游杭州虎跑寺,忽然间只见四周云雾拥溢,黄公望被团团围住,仿佛仙人一般驾云而去。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也有“人传子久于武林虎跑石上飞升”的记载。而清代画家方熏《山静居画论》,更称在黄公望辞世多年后,有人在塞外见他悠然地吹奏着笛子,是为“蝉蜕...
久违了的圣诞音乐传来,唤醒了久远前的记忆。在今天,在新年之外,圣诞节已成为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最重视的节日,人们欢庆圣诞的来临,好比赴一个不能失约的盛会。在这一年最后的日子里,人们在冰寒中寻找着盼望。
一年后,东印度公司收购了一箱又一箱琳琅满目的青花瓷、一匹匹丝绸、上好茶叶、红木、花梨木家俱、玳瑁屏风和一册册厚重的典籍,放入准备回航的海之女神号船舱中。码头工人抬着一箱箱沉重的木箱爬上船梯,把船舱塞得结结实实。海之女神号的吃水量达到了饱和,船身沉甸甸的压在海面上。
“科举废,世族子弟孤洁秀拔,率从释老游”。(释老: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科举重开,取士的只是聊胜于无的万分之一,还时断时续的。当年丘处机一言止杀,成吉思汗给了道士免税免役的优待,全真教发展至鼎盛。其离俗出世的思想,对于饱受兵役战乱之苦(对外扩张侵略、对内镇压起义)的宋朝遗民,尤其处于“九儒十丐”地位的知识份子颇具吸引力,吸纳了大量人才。
命运最坎坷的中国传世名画,一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八百多年里几经战火,颠沛流离,五度入宫,四度出宫;另一个是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历经巧取豪夺之纷扰,于清初竟遭火焚毁容之灾,从此身首异处,辗转漂泊,现分别藏于台北和浙江博物馆。
美人歌歇,铁骑扬尘,问天下谁是王者?隋末唐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在区区二十载的光阴里,呈现了一部英雄辈出的战争史诗。数支装备精良的军队沙场相逢,各为其主,生死相见,给这段历史涂抹上铁与血的主色调。有一支王者之师,皆皂衣玄甲,每战便似乌云盖雪冲锋陷阵,似一杆金刚不破的巨笔,在中原大地铁画银钩,勾勒出一个力透山河的“唐”字。
他是一位契丹贵族奇才,从小博览群书,天文、历法、术数、医卜、释儒之道无一不精。身为辽国开国之君的九世孙,显赫身世若锦上之花,为他传奇的一生再添精彩。他秉性刚烈,直言进谏敢触龙颜,言语刚正又不亚于魏徵。他以“治天下之匠”的胸襟,力济苍生,使上百万百姓躲过屠戮得以保全。他就是蒙古帝国的宰相——耶律楚材。
乱世烽火路,是百姓的苦难,也是英雄猛将书写传说的画卷。那出生入死、横刀跃马的壮怀岁月,那替天行道、济世安民的英发雄姿,创造了千古风流人物,谱写了万世正气长歌。李唐起于隋末天下大乱之机,创三百年繁华盛世,开国武将功不可没。这些功绩如山的将领中,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三次解救秦王于危难,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七,为初唐武将第一人。
历史的沧海中,他像是骊嘴龙珠,镶嵌于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阴阳,助君经邦纬国。秉持奇能异术奔走红尘,往返朝堂,只为有朝一日能再看壶中日月、洞里烟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术数大家——田忠良。
巴东之地有江,江边有亭,名曰秋风。立于秋风亭上,一川江水横亘目前,特别是在波平浪静的时候,独对远水接天,久也不觉其单调。而在这秋风亭上,曾有一位年青人,凭栏而立,望着一叶孤舟,浮在为水汽与宿雾染青的江面上,从早至晚,脱口吟道:“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位年青人,就是年方弱冠的巴东县令寇准。
来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中华帝国,博学勤奋的耶稣会士学会了满文汉文,孜孜不倦的展开了工作。他们奔波四方绘测中国地图,在最偏远的乡下向贫苦的百姓热诚的宣教,教授皇帝及皇子几何、乐理、人体结构。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外,他们以灰色蓝色,睿智的一双眼睛观察记录中华帝国。在欧洲,飞来了一封封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书简。
皇开国,天下归心,终结了魏晋以来持续百年的板荡格局。然统一治世不过昙花一现,隋炀帝修运河,沟通南北,为千秋后世创造福祉的同时,却因不恤民力带来现世的政治危机。大业七年,河南、山东的一场洪水,更冲蚀了隋朝的国祚天命,致使官民思变,揭竿而起。
《梁父吟》的古调回响在山间草舍,自号“卧龙”的诸葛先生吟唱着慷慨的古曲,躬耕于南阳,相时而动。当皇叔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对时,这位布衣智者终遇明主,从此一飞冲天,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创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业。而在南阳以北的辽东,尚有一位“潜龙”,终生在野不仕,屡次拒绝魏主的征召,立志于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这位禅师悟境宏阔,他能任凭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腾蹑烟霞之上,高吟古调;恬于素食寒衣,开怀纵笔,端写灵篇妙章。在无边无垠的荡荡乾坤中,终以初心揣千乘明珠,不惧万仞高峰险阻,参透人间几重欢乐。绵延时空,这道禅心如天籁,曾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亦如明镜,形鉴宋、金、蒙元。他就是备受四朝王公贵族尊崇的禅师——海云印简。
出现在凡尔赛宫的第一个中国人——沈福宗所描述的古国文明深深吸引了路易十四。同时,同行的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也向路易十四转达了南怀仁的请求:尽速遣使去中华帝国。无论从贸易、科学或宣教的角度来说,太阳王深知法兰西必须赶上西班牙、葡萄牙,深入新大陆和古老的东方。也就是说,对于法兰西,遣使前往中国是十分自然而必要的一件事。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一杆旄饰尽落的八尺汉节,一群温顺无言的白羊。北海边,衰草上,夕阳的辉光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纤细得仿佛不胜塞外风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风屹立、百摧不折的符节。在满目萧瑟的寒冷和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这个画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传、翰墨相续,化为“苏武牧羊”的歌谣和诗篇。
共有约 24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