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识英主 意气感忠良

【文史】隋唐英雄传记之二 尉迟敬德归唐

作者:柳笛

尉迟恭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七,为初唐武将第一人。(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1453
【字号】    
   标签: tags:

乱世烽火路,是百姓的苦难,也是英雄猛将书写传说的画卷。那出生入死、横刀跃马的壮怀岁月,那替天行道、济世安民的英发雄姿,创造了千古风流人物,谱写了万世正气长歌。李唐起于隋末天下大乱之机,创三百年繁华盛世,开国武将功不可没。这些功绩如山的将领中,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三次解救秦王于危难,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七,为初唐武将第一人。

将军名唤尉迟恭,字敬德,相传他少年时出身寒微,以打铁为业。大业末年,国家动荡,勇武过人的尉迟恭赴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十三年,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依附突厥,图谋帝业。因闻尉迟恭作战勇猛,他便网罗致麾下,拜为偏将。不久,太原起兵的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背负起统一天下的使命。武德二年,野心勃勃的刘武周视其为死敌,接受部下宋金刚的提议,“入图晋阳(即太原),南向以争天下”。

在刘氏南下的征途中,尉迟恭随宋金刚出战,阻遏李唐统一天下的进程。刘武周为人骁勇,内有智囊、虎将辅佐,外有突厥为援,很快便统辖山西大半土地,并继续南侵。黄河以东,唐朝的领土仅剩晋西南一隅之地,一时间关中震骇。高祖李渊惊慌之下,亲书手敕,言:“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应放弃河东地区,退守关西。”秦王李世民一封奏书报于天子,临危请命,踏上讨伐乱兵之路。时天寒地冻,秦王率军乘坚冰强渡黄河,驻于柏壁,与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与宋金刚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大唐未来的天子此时已得秦琼、程咬金等名将,因敌军尚有尉迟恭坐镇,这一仗既有平定割据之功,更有收服神将之喜。

初会唐军

武德二年十月,吕崇茂在夏县聚众起义,响应刘武周。高祖派裴寂讨伐,不利,又派堂弟李孝基等人讨伐。十二月,尉迟恭、寻相奉宋金刚之命接应崇茂,与其里应外合,夹击唐军,李孝基等大将尽数被尉迟恭俘获。此举震惊朝廷,高祖为赎回亲属和重臣,不得以招降崇茂。当时李孝基不堪被俘,欲逃回唐朝,丧命于刘氏军营。高祖为之哀愤,罢朝三日。许是忌惮尉迟恭,抑或是为亲族复仇,高祖授意崇茂将其暗中除去。

尉迟恭吉人天相,暗杀事泄,他先发制人斩杀吕崇茂,与寻相还军浍州。秦王闻讯,即遣殷开山、秦琼率军截击于美良川。尉迟恭虽有万人之敌,却逃不出秦王妙算,遇唐军奇袭,会战不利,部下被斩首二千余。他败而不馁,继续率余众前往蒲阪。秦王乘胜追击,亲自率步骑三千连夜抄小路赶至安邑城,与其正面交锋。这一次,尉迟恭输得更惨,和寻相仅以身免,部众悉数被秦王所俘。

驰骋沙场的尉迟恭,一向傲视唐军,谁料秦王两出奇兵,就杀得他落花流水,一身狼狈。潜行数日,仓皇逃命,他在饱尝失败苦果的同时,也在回顾这几年的军旅生涯,审视海内大势。当秦王驻扎在柏壁时,因河东郡县频遭劫掠,仓廪空虚,唐军一时间陷入粮荒。为筹集粮草,他不费一兵一卒,仅在城中发布告示,晓谕周边百姓。百姓听闻秦王率兵平乱,皆欢欣鼓舞,无论远近竞相归附,自愿献出家中备粮,补给军需。秦王便休兵秣马,只命令偏将乘隙诱战,大军坚壁不出。不久宋军气势日衰。

原来,尉迟恭所谓的“敌人”,是奉天承运、万民景仰的李唐,而自己效忠的主帅,常年以剽掠为资,才是勾结异族、妄图称霸的公敌。尉迟恭是不世出的英雄,败得彻底,却也幡然醒悟。他钦佩秦王指挥若定的军事天才,更渴望追随圣主,开创一番事业。

柳暗花明

尉迟恭空有思慕唐朝之心,但身在敌营,他不能贪一己之利而背弃旧主。况且高祖视他为仇敌,欲除之后快,他和唐朝的这番恩怨怎生化解?既无脱身之法,又无投诚之地,这位末路英雄陷入两难境地。

然而天意自有安排,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带给尉迟恭莫大的转机。在夏县被尉迟恭俘获的唐将中,有两位名叫独孤怀恩和唐俭。独孤怀恩与高祖有宿怨,暗生谋反之心。在宋金刚处,他的两名同党亦在其中,无意中泄漏谋反之事。不久,独孤怀恩趁乱逃回唐朝,又领高祖命进攻蒲州。唐俭心系李唐安危,便找到尉迟恭,恳求他让自己派人向高祖报信。尉迟恭既有归唐之心,随即准行,帮助高祖及时剿灭乱臣,不致在讨贼过程中横生枝节。当初高祖忽闻反讯,曾惊叹:“吾得免,岂非天也!”

清殿藏本尉迟敬德像(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清殿藏本尉迟敬德像(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武德三年四月,宋金刚与唐军相持五月之久,终于弹尽粮绝,被迫北撤。秦王迅速追击,在介休大破宋军。刘武周知大势已去,便和宋金刚一同逃亡突厥,后来客死异乡。虽说败兵之将,不可言勇,尉迟恭仍然收拢残兵坚守孤城。秦王欣赏尉迟恭的武勇和气节,派两位大将入城劝降,辞恳意诚。尉迟恭自然心悦诚服,与寻相献出介休、永安二城池归顺大唐。

秦王见英雄来归,如获至宝,大赐曲宴,共享君臣之乐。曲宴是皇室中一种特别的宴会,亦称私宴,参与者多为宗室、近臣,可见秦王已对尉迟恭极为亲近,不设心防。不久,他封尉迟恭为“右一府统军”,统领旧部八千。武德三年起,尉迟恭就随秦王一同赴洛阳讨伐王世充。从此,尉迟恭脱胎换骨,成为唐营神将,担负起开国元勋的使命。

推心置腹

好景不长,秦王的重用引起诸将士的不满,有人进言尉迟恭可能叛变,都被秦王坚决否认。九月,寻相与其他旧部相继叛逃,在唐军中引起一阵慌乱。尉迟恭立时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大军猜疑的对象。尉迟恭此时忠于秦王,再无杂念,没有理会旁人的中伤,把全部精力放在行军打仗上。不料,众将先斩后奏,强行将他收押在营中。尉迟恭自知新入唐营,并没有取得诸将士的信任,加上战事在即,任何一个疏漏都有可能扭转胜败局面,因此没有过多反抗,听凭众人绑缚。他谅解唐军忠于天子的迫切心情,也相信贤明的秦王会给他一个公平的论断。大将曲突通、殷开山上报秦王:“尉迟恭新降,情感上没有完全归顺。此人勇健非常,受人猜忌,关押时间又长,一定心生怨望。”他们请求处死尉迟恭,永绝后患。

秦王却自信地开导众人:“如果他有叛离的意图,怎么会在寻相之后还不逃走呢?”说罢,他当场下令释放尉迟恭,并把他请入自己的寝室,亲自送上财物,劝慰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我不会听信残害忠良的谗言,不过,你要是想离开唐军,这些东西都当是给你送行,感谢我们短暂共事的缘分。”

有主帅挚诚如此,夫复何求?秦王宽厚无量的信任彻底感动了尉迟恭,君臣之间这般推心置腹,做臣子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经此风波,唐军内部再无嫌隙,将士们万众一心,协作互助,延续了秦王军队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神话。#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一杆旄饰尽落的八尺汉节,一群温顺无言的白羊。北海边,衰草上,夕阳的辉光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纤细得仿佛不胜塞外风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风屹立、百摧不折的符节。在满目萧瑟的寒冷和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这个画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传、翰墨相续,化为“苏武牧羊”的歌谣和诗篇。
  • 这位禅师悟境宏阔,他能任凭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腾蹑烟霞之上,高吟古调;恬于素食寒衣,开怀纵笔,端写灵篇妙章。在无边无垠的荡荡乾坤中,终以初心揣千乘明珠,不惧万仞高峰险阻,参透人间几重欢乐。绵延时空,这道禅心如天籁,曾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亦如明镜,形鉴宋、金、蒙元。他就是备受四朝王公贵族尊崇的禅师——海云印简。
  • 《梁父吟》的古调回响在山间草舍,自号“卧龙”的诸葛先生吟唱着慷慨的古曲,躬耕于南阳,相时而动。当皇叔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对时,这位布衣智者终遇明主,从此一飞冲天,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创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业。而在南阳以北的辽东,尚有一位“潜龙”,终生在野不仕,屡次拒绝魏主的征召,立志于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 乾隆帝以“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表示他对丘处机的敬仰;成吉思汗以“天赐仙翁,以悟朕志”表达他对丘处机的尊崇。这位誉满宋、金、蒙元朝野的道家高人丘处机,在他七十三岁时,循天意而行,跋山涉水两年,西行三万五千余里与成吉思汗相会,在史上留下“一言止杀”的传奇。
  • 历史的沧海中,他像是骊嘴龙珠,镶嵌于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阴阳,助君经邦纬国。秉持奇能异术奔走红尘,往返朝堂,只为有朝一日能再看壶中日月、洞里烟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术数大家——田忠良。
  • 皇开国,天下归心,终结了魏晋以来持续百年的板荡格局。然统一治世不过昙花一现,隋炀帝修运河,沟通南北,为千秋后世创造福祉的同时,却因不恤民力带来现世的政治危机。大业七年,河南、山东的一场洪水,更冲蚀了隋朝的国祚天命,致使官民思变,揭竿而起。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 韩琦以芍药这花中宰相为祥瑞之兆,圆满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镜下状元及第,纱笼中人必能当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数,命里有时自能水到渠成,命里无时也难以强求。
  • 名画《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开卷画,也是“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之一。这画如何表现人物画的传统精神?画史鼻祖顾恺之的绘画技艺如何精彩诠释宰相张华《女史箴》的鉴戒精神与内涵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