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又幾時 八月中秋團欒俗

容乃加

人氣 10

八月節是中秋節俗稱,黃曆八月秋高氣爽,天高月圓、秋涼思親,成了中華文化中的三大民俗節慶之一。在中國中秋節的習俗中,圓圓的月餅不離「月圓人團圓」的願景,同時反映各地風物特色和時代的變遷。

月有圓缺,人有離合!每年中秋的前夕企盼,人心相同,人們期盼著月亮銀輝妝點人間的團欒夜;人間離合的日子輪轉,年年相似,讓我們再顧中秋的傳統與民情。

唐宋代 中秋賞月玩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 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廈門、金門 玩會餅博狀元

在中秋節吃中秋月餅是各地皆然的風俗,而廈門人和金門人吃中秋月餅的「玩法」與眾不同。一種三百多年前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至今仍然流行。

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是玩會餅博狀元。據說這種風俗在300多年前就開始了,起源於軍中。當年為反清復明獻身的鄭成功在據廈、金門抗清期間進攻金陵時,擔任留守廈門任務的部將洪旭(出生金門洪門港又稱后豐港),到了中秋,為了寬解軍中士兵「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緒,動了動腦想出了一個激勵鼓舞士氣的方法,就用會餅博狀元。

據說洪旭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戍守中的將士們在涼爽的中秋夜晚玩上一把骰子歡暢拼搏。獎品就是中秋節應景的月餅,並且冠上科舉金榜狀元等等登科的名稱。

博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中秋「會」餅模仿中國四級科舉考試及第的科名,每會共63塊,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代表科舉及第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分別有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 (秀才)餅32個。博餅時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裏的骰子點數領餅,奪得「狀元」餅者最為幸運。

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博狀元餅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並且從廈門洪本部一帶傳開,成為廈門到福建等地的中秋節慶活動。目前在廈門對岸的金門,中秋博狀元餅也很流行,獎品也與時俱進,現代化的產品琳瑯滿目。

老北京燈如晝、新北京公關節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裡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的記載。北京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北京街市繁盛,果攤所在皆是。泥兔攤近年很少見。「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泥做的兔爺,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如今在中國大陸,每逢中國重大節日,如中秋節、過年等,被人們當作是拉關係的最好時間。「中秋禮物」也成為最熱的網絡詞彙之一,在谷歌鍵入「中秋送禮」,可得到240多萬相關詞條。

在北京,大街小巷滿是大包小包串門的人。更有單位專門派出送禮車,拉著禮物按名單逐個送,秋節路上車滿為患。與此同時,一些單位的內部人士在網上大曬送禮單,引來眾人熱議。網上甚至出現了「中秋送禮技巧大全」等內容,不少單位或個人還藉過節之名,送禮攀比之風盛行,以致中秋傳統節日成了「公關節」,令人黯然。

韓國中秋 濃濃傳統情

在海外各國,也有過中秋節的習俗。韓國的中秋節,也叫「秋夕」,是韓國第一大傳統節日,是在一年的秋收季節家庭團聚,共同祭拜祖先的日子。韓國中秋節法定放假3天。中秋節子女能否回家拜見雙親長輩,是衡量子女孝順與否的重要尺度。中秋這一天韓國人不論身在何處,即使再忙也都要趕回去,與家人團聚,所有商業活動大都會停止 。

韓國人重孝道,祭祀祖先是韓國中秋節永恆的主題,往往在中秋節的前一天,婦女們開始準備供桌。供桌的食物很講究,一直傳承古訓,如水果的個數必須取陽數(如必須是一、三、五個等)、幾種蔬菜必須素炒、必須具備的供品種類等。

中秋節當天早早起,男女老少們都換上新衣服,擺好供桌。擺放供桌時,為表示尊重祖先,不可以直接端食物,而是必須用托盤托起食物,送到供桌上。舉行中秋祭祀時,依次磕頭、敬酒、獻食,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接著會去掃墓,在祖先的墓地前磕頭、敬酒、獻食,並除去祖墳周圍的雜草,以盡孝道。

海外華人過中秋

海外華人過中秋,大多選在週末,一家人到外面的酒家,享受美食,華人經營的飯店、酒家幾乎是人頭攢動,其他亞裔人士經營的飯店也是人聲鼎沸。月餅在海外秋節銷售也到了最俏的時刻,

到澳洲20多年的海倫,以前經歷文革對於中秋典故的空窗期,她說能想到的應該有「嫦娥奔月」,在她上學的那個年代的中國,國家是不讓你知道中秋典故和傳說的,大家都在忙著開會搞運動,這些傳統的東西是不會叫人們了解的。不過在海外,她覺得就是商業味道非常濃,商店、飯店節日氣氛很重,都是為了求得商業效益。海外留學生過中秋可謂是有酸有甜,不僅要照顧學業,還要兼顧打工,中秋的這一天能夠聚齊的還真不多。

有華人回憶兒時過中秋,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的石榴樹下,桌上擺著自製的月餅、自產的花生、紅棗、石榴,頭上是大如圓盤、皎潔無瑕的月亮,一切都很簡單,很清澈,但人的內心,卻充盈著滿足感和幸福感,被濃濃的親情包圍。

生長在海外的華僑們多是參與或舉辦社區的慶團圓、過中秋活動。在加拿大會在家裏一起吃飯,但不會為此請假在家準備。月餅有好吃的會買,不是一定吃,但會作為禮物送人。

雖然人們對月亮是怎麼來的?還有各種說法,不過在這一荏,月亮伴隨著地球上的人們悲歡離合,到今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願,依然反應在各地的習俗中。@*

 

相關新聞
中秋博狀元餅 與眾不同中秋夜
問月餅:皇帝點才 探花好於狀元?
月到中秋分外明 民俗話中秋
中秋翫月 花賞怡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