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建「炸醬麵博物館」 見證華僑百年滄桑

人氣 259

【大紀元2012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韓國仁川報導)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日前在韓國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開館。該館記錄了韓國華僑的主營食品「炸醬麵」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歷程,也從側面反映了以勤勞質樸著稱的韓國華僑百年來走過的風雨歷程。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炸醬麵博物館」由韓國仁川市政府和仁川市中區政府耗資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00萬元),在仁川中國城的「共和春」大樓原址建造,館內2層共設有7個展覽室,通過文物和模型,展示了華僑經營的炸醬麵在韓國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歷程。

「共和春」被認為是韓國首家炸醬麵店。據悉,它於1905年開門營業,是第一家在韓國以推出炸醬麵而聞名的中餐館。隨著時代的變遷,炸醬麵不僅成了韓國華僑特色的飲食文化,並且深受韓國民眾喜愛。從「炸醬麵博物館」展出的一件件陳舊物品中,見證了韓國華僑走過的百年滄桑。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據記載,1882年,清朝政府派兵前往朝鮮半島平叛,40餘名中國商人隨清軍來到朝鮮古都(如今的韓國),這被認為是近代史上第一批進入韓國的華僑。首批華僑來韓定居後,不少人以經營餐飲業維生,其中主打食品就是炸醬麵。

此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到朝鮮半島創業,到20世紀20年代,在該地區的華人增至20萬人。在隨後幾十年間動盪的歲月裡,韓國華僑遭受了戰火的洗禮和種種歧視政策,在韓國艱難地生存和發展。

1931年,朝鮮半島掀起排華事件,仁川,漢城,元山,平壤等地相繼爆發排華慘案,整個朝鮮半島的華僑被打死 142人,傷546人,失蹤91人,大批華僑逃離。

中國內戰爆發後,山東省及東北地區赴韓謀生者增加,出現第二輪華僑移民潮。1948年,韓國華僑人數達到8萬多人。

韓戰結束後,南北韓分治,中共當局不承認韓國華僑的身份,使這些原籍中國大陸的華僑只能持台灣護照。而由於所謂的「抗美援朝」,導致韓國華僑受到韓國社會長期排擠。六十年代以後至冷戰結束前,韓國出台了一系列歧視外僑的法令,使得韓國華僑在韓國生存與發展困難重重。不少華僑選擇離開韓國,到美國或台灣發展。

據統計,韓國華僑華人目前約有2萬多人,主要分佈在首爾、釜山、仁川、大邱等地,他們的祖籍主要來自山東省。近年來,韓國政府對華僑的待遇正在逐漸改善。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韓國首座「炸醬麵博物館」位於仁川市中區善鄰洞的中國城。圖為館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韓報報導「華僑喜歡韓國,韓居民討厭華僑」
韓國華僑廚師聯誼會新舊任會長交接
韓國華僑聯誼大會展現僑民風采
韓國華僑廚師精研技藝以提升地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