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老舍與相聲》﹙上﹚

1949年~1956年

*出身與緣份︰

共黨執政初期,有一部分文藝工作者主動的扶植相聲,國際聞名的語言藝術大師老舍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新相聲的創作、改編和理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人們稱他為新相聲的引路人。

老捨出身在曲藝和相聲的發源地—北京。生於一個滿族家庭。由於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北京清末的旗人感到無力回天,日益沉溺在消遣性的民間文藝裡自娛。生活在這樣的旗人文化區,老舍在童年時代就開始接觸曲藝,加上他有一個開茶館的表舅,又給他提供了耳濡目染的方便。這樣,他從小愛好戲曲、曲藝,對相聲也特別熱愛。

*相聲名寫手︰

老舍在倫敦講學期間﹙1924-1929年﹚,有時與朋友歡聚,就曾即興表演過傳統相聲《大保鑣》、《黃鶴樓》。在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老舍到重慶以後,著眼於相聲的諷刺作用,便親自寫出不少的相聲作品,強調這是民間通俗文藝效勞於抗戰的好辦法。

此時,老舍創作的《盧溝橋》激起民族意識、《中秋月餅》揭露日寇暴行,還有《台兒莊之役》、《歐戰風雲》、《櫻花會議》等宣揚抗日救國。由於老舍寫出的這些風靡一時的相聲,都是在號召人民奮起抵抗日寇,實際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因此,當時的《大公報》綜集民意,稱這些節目為「抗戰相聲」。

*對相聲貢獻︰

老舍對相聲的貢獻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組織方面;二是理論方面;三是創作方面。以下分別簡述︰

1. 組織方面

如果不是老舍在共黨執政、新舊社會交替之際,對相聲的發展第一個大力的伸出援助之手,積極從事扶植和改進相聲的工作的話。恐怕相聲藝人當時無法順利的組織起來,也無法動員其後眾多文藝工作者的幫助。

在很多相聲藝人對前途喪失信心時,老舍把相聲視為「民族藝術之花」,給了藝人信心跟勇氣。藝人也以他為精神上的靠山,大膽進行改進工作。此時老舍熱切運用傳統手法引進新內容,勇於推陳出新,努力改編和創作許多新段子,寫出來的作品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甚至老舍在「相聲改進小組」解散後,仍然撰寫不少評論文章對新相聲的成長和進步加以肯定,又中肯的指出不足之處,持續推動著相聲的發展。

2. 理論方面

共黨執政後,過去的相聲節目已經不大適合此時社會的需要。首先,老舍對相聲進行科學分類,他在1951年寫的《談相聲的改造》一文中,把自己聽過的相聲分為「貫口類」、「口技類」、「歷史類」、「逗笑類」共四種。經過十年,後來見解更進一步,在1962年寫《多編好相聲》中,又分為五類,並對每一種類加以分析,他的意見如下︰

(1.)純粹逗哏的︰老的相聲段子很多,可借鑑其中技巧,推陳出新。

(2.)純粹技巧表演的︰如「繞口令」,可利用舊形式表現新內容。

(3.)諷刺性相聲︰是相聲中最常見的一種。老舍認為,不敢諷刺、放棄諷刺是不對的,而是應區分諷刺對象,對敵人狠狠打擊,對人民內部落後的東西採善意態度。

(4.)歌頌性相聲︰是共黨執政後新出現的一種相聲型態,豐富了相聲內容。

(5.)化妝相聲︰是一種新的嘗試,可以有這種形式,但不是相聲發展的總路線。

老舍認為︰「要創作以人情為出發點的,笑而不淫的,有文藝性的新段子。」為了做到這一點,「要先學思想,以免只顧逗笑,而把思想弄錯,或信口開河、無中生有。」在《談相聲的改造》中說︰「若是改造舊相聲呢,我們必須珍惜那些老材料,不可大刀闊斧亂刪。要知道,舊的相聲段子欠缺的不是資料,而是思想的方向。」也在《介紹北京相聲改進小組》中說︰ 「相聲中的諷刺,假如用合適了,正是一種宣傳的利器。」

老舍可以說是將民間說唱藝術改頭換面,從而為「政治效勞」、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發聲的重要推手。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