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妙雲膠彩作品 神佛入畫絢爛尊貴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訊】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在師大受過完整美術學院訓練,不論是油畫、水墨、水彩、雕塑等皆有所接觸的郭妙雲,六年前接觸到膠彩畫後,就以膠彩的創作為主。這次個展「與膠彩邂逅」對郭妙雲而言,是一種機緣與新奇的體驗。

個展「與膠彩邂逅」就作者的創作歷程來說,繪畫題材多樣,在面對一個不同的題材,卻要用何種的方式來表現,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郭妙雲認為藝術無所不在,平日喜歡從周遭的人、事、景、物尋找創作的題材,不管是展現旺盛生命力的綻放花朵、影射人生虛實之陽光照射下的光影變化,亦或是旅遊所見、平日所思皆可入畫,而藝術創作源自於自身的美感經驗、生活經歷及對人生的省思,藝術即生活,生活就是藝術。

郭妙雲在民國97年起,獲邀為台中市藝術家、台中市女性藝術家行列,參與畫展展出。目前為台灣膠彩畫協會、台北市膠彩畫綠水畫會會員。郭妙雲期待經過這次「與膠彩邂逅」,每一位觀賞者,不論是創作者、愛好者或是對膠彩毫無認識者,都能夠有一個美好的視覺饗宴。

郭妙雲也喜愛描繪神佛畫作,作品黏貼金箔入畫,給人尊貴高尚之感,曾經造訪敦煌石窟,背景飛天,則多以絢爛色彩取勝,整體畫作宛若置身石窟一隅。而其中大型作品『禱』即入選大墩美展優選。

五權國中退休後的生活,更可以充份運用在自己喜愛的藝術上,這次展出的400號畫作,即是為了改造居家環境,郭妙雲說,「這每一片拆開來都可以單獨成畫」,畫作充滿藝術家的巧思。


<仙女之舞>(攝影:黃玉燕/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中報導)國立美術館邀請東海大學教授詹前裕舉行膠彩畫展,主題為「承傳與開創」。這次畫展配合服裝公司的開發成功,特別將於7日下午3時舉行詹前裕作品走秀。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