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跟我学唐诗(12B)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江秋(彩墨)(徐明义提供)

第十二课

二、六首押“四支”韵的古代经典近体诗

3. 途中晓唐‧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悲。

故林遥见,况在花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作者简介:崔曙,生卒年不详。宋州人(今河南省商丘市)。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应进士举,状元及第。当时的试帖诗考试题目是唐玄宗亲自出的“明堂火珠”,崔曙以格律严谨、寓意深远拔得头筹。此事在一些古籍中均有记载。《奉试明堂火珠》一诗我们将在第21课学习。(曙,古音读“处”,去声。)

注释:①晓发:清晨出发。“途中晓发”的意思是,在水路行舟,傍晚泊舟于江边,第二天一早又出发。还有一种情况是遇到下雨天,因为江面上能见度低,客船也要靠岸。崔曙的情况显然是遭遇了雨天,途中耽搁了几天时间。②晓霁(音计,去声):指早上雨停或雪停,天气开始转晴。本诗指早上雨过天晴。③长风:大风。在古代,凡是能够将旗帜吹响的风都可称之为“长风”。所以大船上有船旗、酒店有酒旗,除了给远处的人们标识之外,就是为了听声音大小判断风速。如果遇到客船被风吹得开始摇晃,说明已经不是“长风”了,而是台风的前奏,必须紧急靠岸。④劳歌:辛劳或辛劳者之歌。“辛劳者”不限于工匠和农民,还可以是古代的官员及皇帝。例如,唐‧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节选)。”后两句的大意:“叹息那开着紫色花朵的兰花树,在辛劳困顿中它变黄了。”杜审言在这六句诗中表述了自己这十年来当一名小官,四处奔波,与朋友音书断绝,在各地尝尽世态炎凉。“幽兰”及“奇树”是作者用来自比。再比如,一位贤明的皇帝,也会因勤政而辛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⑤远期:与远方亲人约好的回乡日期。“远期”还可表达因长久没回老家,家乡亲人对见面的期盼。⑥旅望:旅行者在途中遥望远方。⑦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⑧故林: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

全诗大意:江风吹拂,早上雨过天晴。我又开始了辛苦的旅途,期望能赶上约好的回乡日期。江上长风吹拂,一片片轻柔的白云,在江风的吹动下,疾速地向大海方向飞去。(这两天赶上月圆)每当拂晓时分,总觉得大江西岸山上挂着的圆月迟迟不下山。旅途中,远方的景色因太高太远而看不清;思乡的心情因沿途见到类似的景物而感伤。故乡的景色离此太远,本来就因看不见而悲伤,更何况是在这秋天的落花时节呢!

诗评:“云轻归海疾”言外之意是说,天气晴朗,江风吹拂,帆借风力,船行的速度就快,回乡的日期就会缩短。作者用“大海”来借指故乡。“月满下山迟”言外之意是说,月亮怎么还不下山啊?月亮下山,天就亮了,我们好开船啊!颔联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想尽快回家的心情。可以说是意在言外。崔曙不愧是科班出身的状元,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借物写景、借景抒情的范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三联二语(前三联及末后二句),洞中(切中)客情,古今绝唱。”

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韦应物《月下会徐十一草堂》)明袁耀山水四条屏《扬州四景之春台明月》(局部)。(公有领域)

4. 下会徐十一草堂  唐‧韦应

空斋无事,岸故人期。

观书夜,还题玩诗。

远钟高枕后,清露卷帘时。

新秋近,残河曙迟。

注释:①会:恰好、刚好。“月下会”指恰好遇上明月夜。②空斋:只有作者一个人的屋子、书斋、草堂等房屋都可以称为“空斋”,这个词是唐代开始出现的。作者用“空斋”一词表示草堂的主人“徐十一”刚好不在。古代文人之间的约见,是有时间段的。比如先用书信告之朋友,本人下月中旬(共十日)在某处,可以来访。这十日虽然不会出远门,却有可能去附近其他朋友居处走访,最多过一夜,第二天就返回。韦应物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既然朋友不在,他就在朋友的草堂看书、写诗、睡觉。③岸帻:也有称“岸巾”,谓推起头巾,露出前额。比喻洒脱不拘。④暂辍(音杰,入声):暂停。“辍”字宋、元、明及《康熙字典》的注音均为“株劣切(zhie入声)”,粤语发音近似。⑤玩月:赏月。“玩”古代官方读音都是“万,去声”。⑥远钟:远处传来的钟声。⑦高枕:原意指用高的枕头睡觉,比喻无忧无虑。⑧清露:指纯净的露水。⑨残河:指拂晓前即将隐没的银河。

全诗大意:推起头巾洒脱地来赴友人的约会,(友人不在)自己一个人在书斋内没什么事。在徐十一的草堂一直看书到傍晚(“暂辍”指晚上就不看书了),还写了赏月的诗。上床正准备睡觉忽然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清晨起来卷帘时,发现露水沾湿了门帘。感觉秋天快要到了,天上的银河在拂晓到来之前,迟迟没有隐没。

诗评:元‧方回《瀛奎律髓》对此诗的评价是:“苏州诗淡而自然(韦应物曾担任过苏州刺史故称)。”我们再读一遍此二联:“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远钟高枕后,清露卷帘时”语句平淡而娴婉。只有静心品味,才能感觉到其中的和美。

5. 楚城宋‧

江上荒城猿鸟悲,江便是原祠。

千五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释:①楚城:楚国都城的遗址。地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②屈原祠:为纪念屈原而建,又称清烈公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③滩声:江水拍打滩石发出的声音。

全诗大意:看着江岸上的楚城遗址,听到江两岸的猿啸声,心里倍感悲哀。大江对面就是屈原祠。(屈原的事迹)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了啊!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情?除了江水拍打滩石的声音还是一样的,其它什么都改变了。

诗评: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图为明代张宏画山水。(公有领域)

6. 判官往琵琶唐‧李

秋风夜,殊非远时。

长安如梦里,何是归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公元747年秋天,地点在今钱塘江边。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4年),李白因得罪长安城的权贵,被赐金放还[1]。此后他漫游了梁宋、吴越等地。结合唐朝同时期另一位诗人皎然写的《送陆判官归杭州》诗判断,此“陆判官”本是朝中的官员,后因事被贬到杭州任职。由于判官属杭州刺史的幕僚,所以经常被派出去公干。李白在长安时,曾经跟陆判官有过交往。曾在长安城生活过的诗人,到地方任职后大部分都想回长安,不一定是为了高官厚禄,有可能是留恋那个生活、社交的圈子。因为盛唐时期各种能人异士,最有才华的一批人都集中在长安城。

注释:①陆判官:判官(八品),古代官职名。唐朝的左右金吾卫(首都禁卫军将领)、地方节度使、刺史、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为长官的僚属(现今称副手或助理)。②琵琶峡:在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长江畔有个琵琶峰,形似琵琶故称。③水国:靠近大海、大江、大河的人烟聚集地或江边城市等。本诗指杭州,因为杭州古称钱塘(钱唐),是名副其实的“水国”。④殊非:很不适合;岂是;真不。“殊”作副词,表示“很、甚”。

全诗大意:杭州城秋天的夜里,您却要远赴琵琶峡,真的不适合给您送别(言外之意,秋天本就因为万物开始凋零而悲伤)。前些年在长安城发生的事情,如梦一般在脑海中出现,何时才是你我回归的日子啊。

诗评:明‧杨慎《升庵诗话》: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曰:“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

三、附注:

1.《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帝(唐玄宗),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看更多【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