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宋一代宗师苏轼,他的诗词、散文、书法,世称“三绝”。而他性情淡泊,性格洒脱,虚怀大度,屡处逆境却不改忠君爱民,甘为苍生造福的高古风范,更引历代文人士大夫竞相折腰。
比汉印,再看近代篆刻,真是差别很大,无论多大的盛名,都是无法和汉印相比的。那是一种雍雅高贵之美,一种精整大气之美;平和之下展现博大、理性之中彰显机趣。
士陵印风秀美,反对残损,力求光鲜纯洁的效果,尤服膺赵之谦仿汉印那种光洁妍美、古气穆然的风格。拟汉印劲挺平整而绝无板涩,拟古玺则妙趣横生。线条畅达爽利,酣畅挺拔,简练平实中体现圆腴丰厚,以恬静的基调融入灵动的变化。文字饱满坚实,平正雍穆,饶有金石趣味。独张一帜,后世称之为“黟山派”。
篆刻”二字,最早见于扬雄的文章:“童子雕虫篆刻是也”。泛指一切雕琢技法,后来专指所谓的治印之学。
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以篆书为己任,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
书,是上古文字的合称,包括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和小篆等。其中甲骨文质朴高妙;钟鼎文也叫金文,字体雄伟、凝炼厚重;大篆,为西周后期太史籀所创,也称籀文,《石鼓文》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今天所见到最早的石刻文字,用笔雄强浑厚、朴茂自然。小篆又称秦篆,由秦相李斯所制。有时又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
相传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在担任太守时,曾断过一件案子。一天,有个叫阿兴的猎人,到衙门告状:若干年前,阿兴的父亲,在深山打猎,被一只斑额老虎追赶,跌下山崖,一命呜呼....
(shown)张俊杰说,绘画不是技术而是心术,做一个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绘画的基础,艺术的境界走到高处,表达的是对自然与万物的爱。提升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结合,不断提高层次,是没有止境的。
蔡邕(公元132年~192年),字伯喈,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少时博学,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中国有十大著名的“三绝碑”,或以撰文、题跋、书法而闻名,或因文章、书法、刻工均上乘,或以碑文、书法、所颂之人为世人所景仰,可以看出,每一块“三绝碑”都离不开文章、书法、篆刻的精绝。上期,我们介绍了前六块三绝碑,本周继续介绍其它四块。
中国有十大著名的“三绝碑”,或以撰文、题跋、书法而闻名,或因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或以碑文、书法、所颂之人为世人所景仰而入“三绝碑”之列。可以看出,每一块碑都离不开文章、书法的精绝为其基础才能称得上是“三绝碑”
柳炎辰先生为知名篆刻家,兼擅书法,他多年来孜孜于笔墨之间,篆刻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其作品现正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至8月26日。
康熙皇帝(公元1654~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不仅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无与伦比,为一代明君,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载体,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传承作用。在纸帛、崖壁、碑刻上,甚至在铸造的中国古钱币里,都能一睹中国书法艺术的风采。
“蜀素”,顾名思义就是蜀地制造的绢素。此卷特制的绢,是专为书写织造的,故可见斜织的乌丝阑界格。这很类似现在的信纸或公文用纸,书写位置的格线先印好,以助书写得整齐。
拥有“现代化学者”美誉的政论家郑贻春,因坚持独立写作,批判中共专制,被判七年徒刑,且被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时光如梭,早在六十年代初,笔者拜了三位老师,都是上海的社会名流。一位是中国武术大师(八卦掌嫡系宫保田之门人),原总书记江泽民任上海市市长时,亲为签署任命的上海文史馆馆员王壮飞老师。另两位是篆刻老师,即上海文史馆的谢耕石老师,和上海画院的篆刻大家陈巨来老师(1901—1982)。
“拓本的世界──三馆所藏善本碑帖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井纪念美术馆,以及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三馆已完成两个半月的联展,囊括日本国内拓本收藏精品的绝大多数,可谓日本顶级拓本展,展出三位收藏家近二百件珍藏品,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汉字的风采,其中包括连中国都没有现存的唐、宋时代珍贵拓本。
从未想过会与“书法”产生什么关联,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会与“它”结下这么奇特的缘分...
早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苏渊雷(已故)教授府上作客。看见客厅上挂着一幅沈尹默先生写的横披,内容是‘钵水斋’三字,落款为‘尹默书’,上面没有年月,然而笔者马上告诉苏教授:‘这字是沈尹老在解放前,国民党的重庆时代所写’,苏教授掐指后予以肯定了。为什么笔者能根据沈氏用笔,并确定是该时期的作品?第一,笔者是搞过沈氏从艺分期、分类的分析,知...
中国书法是中国古老的神传文化,与棋琴画并列为四“艺”,是借助中国文字美的结构造型来表达感情的传统艺术。其内涵博大精深,包容了画的意境、诗的情感、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韵味、武术的神采、做人的哲学……所谓无色而有绘画的绚烂,无声而有音乐的神韵...
在唐代颜体的出现是最为显眼,请注意这里有个限制,主要是指颜真卿(709--785)的书写技法。(1)从《祭侄稿》字距中发现:牵丝均处于同一角度的斜度,使人感觉刻板而毫无变化,从而证实颜氏只能应用肘部动力,不会运用腕部动作来安排牵丝变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笔杆保持垂直地书写着,而《告身》的真实性争议颇多,就不便作为例证了。(2)再以《祭侄稿》的不运腕作对比...
过去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往往不问传统书法的基本定义就开始盲从了!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还是不容易弄清楚怎么会事。现在可以简而言之地讲:传统书法主要是指,在世代相传中具有代表资格的,是以真迹中最高等级、最优秀书写技法为先导,含有统一的内涵,并已形成主体特征方面的具体形象。又必须清楚什么是书法?‘书’就是写,‘法’是强调着要用方法去写。学习书法...
〈寒食帖〉全称〈黄州寒食诗帖〉,书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69年),系两首五言十二名诗,共17行,129字。品其诗,苍劲沈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寒食帖〉的真迹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为颜真卿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共23行,234字。钤有“赵氏子昴氏”、“大雅”、 “鲜于”、 “枢”、 “鲜于枢伯几父”、 “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干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一行书”即〈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黄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即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称作“修褉”),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词大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书法名家,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大纪元记者邹莉台湾新竹报导)竹市文化局三楼人物橱窗展,自即日起至三月底,展出“碑帖兼善的书法家-张国珍”资料,12日邀请张国珍的子孙亲友共聚一堂开幕庆贺,副市长游建华代表市长许明财褒扬张国珍大师为竹堑艺文的前辈,并致赠家属一本,由文化局整理成册的张国珍先生毕生得奖奖状册,以纪念这位获奖无数的竹市书法大师。
郑道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书法大师。他出身于北魏名门望族,为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郑兴之后。郑道昭少而好学,综览群言,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还颇有文才。他初为中书学生,后为秘书郎、侍郎秘书丞、光州刺史等,谥曰“文恭”。
王羲之,字逸少,是晋代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的儿子。他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
共有约 55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