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十足的 米芾诗作名帖——蜀素帖

文、图╱向薇 、台北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156
【字号】    
   标签: tags:

“蜀素”,顾名思义就是蜀地制造的绢素。此卷特制的绢,是专为书写织造的,故可见斜织的乌丝阑界格。这很类似现在的信纸或公文用纸,书写位置的格线先印好,以助书写得整齐。

这卷名贵的书写用绢,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在四川东境织造后,宝藏于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家中20余年。林希见名绢闲置,未免可惜,故于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86年)装池成卷,并有意寻觅“诸善书者题其首”。

7年后,终于找到一位愿意或说敢于题字的名家胡完夫,但他十分谦虚,仅工整的题了四行行楷书,而且题在绢末,因此才有这件一开头就由米芾(1051~1107)洋洋洒洒书写8首诗作的名帖——蜀素帖。

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米芾最擅长用笔,其运笔八面出锋,提按转折变化多端,故使其字仿佛在绢上跳跃般,动感十足。

尔雅 三卷三册(晋.郭璞注 南宋国子监刊本 版匡24.2x17cm)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典,内容应是几代相传,西汉时集结成册,而后西晋郭璞为其注解。此次展出的《尔雅》一书,为南宋官府统筹刻印,据说是目前“天壤间仅存”的一部,因此十分珍贵。

宋版书籍在明代就已备受藏书家宝爱,并以“佞宋”、“宝宋”的字眼,来形容收藏家为之神迷的心态。由书中的收藏印与锦函书签看来,这部书曾经明末藏书家毛晋与清初毕沅的收藏。

卷中书卷题标上方的椭圆形“宋本”细朱文印与其下“甲”印,皆为毛晋用以钤盖其收藏中品质精良之宋版书用印;此外,他还为该书卷下散失的末两页精心抄写,可见其重视与爱惜的程度。

全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楷体端整,笔划线质宽厚,刻功扎实不茍,且字体颇大,读来轻松又饶富趣味,无疑是精神与视觉上的一大享受。

本文转自11期【新纪元周刊】“故宫大观展”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26/index.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羲之热衷书法,总是废寝忘食苦练习字。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辞辛劳寻找与拓印历代碑刻,因而累积大量的书法资料。他还在家中的书房、院子、大门边等各处,摆好桌椅,上面放着笔、纸、砚、墨,一有好的字体构想,随即下笔书写。由于不断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造诣才能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 许多书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评价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贬,审美角度互异,品评内容自然不一。而能像《兰亭序》一样,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里都被奉为“神品”的情形,可谓少之又少。《兰亭序》通篇灵动活泼、畅快淋漓,但每一使转、提按,每一笔牵带,或连或断,都交待地清清楚楚,丝毫不失法度。变化多端的用笔化入结构章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体态与疏密合宜的空间,“大小、长短、匾狭,均各还其态,率其自然”。妍美中带有遒劲,飘逸中又显圆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 德国东南部爱尔郎恩日前举行亚洲国家国际文化展“与亚洲相遇”,共有六十五个团体参加,其中台湾摊位大放异彩,受当地媒体青睐,隔天报纸刊登的所有三则相关新闻均以台湾为中心,草书书法高手郑进发更成为报导焦点。德国当地对于台湾人为家乡义卖的爱心甚为肯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感兴趣。
  • 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
  • 屏东县文化处6日起至1月31日于一楼举办“陈福荫辞世周年书法纪念展”,展出各个时期186件代表作品,并用影音播放其生平和作品剪辑,来纪念这位心系中华文化传承,且对屏东县书法教育有着重要贡献的前辈艺术家--陈福荫。
  • 他的企图心很强,他听说在敦煌有唐宋壁画,就动念想要去看一看,绘画风格是什么,所以,他不远千里跋涉到敦煌。当时到敦煌的生活条件,非常非常差,没水也没电,也没有补给,他带了子弟,走进了敦煌。他本来预计只待3个月,但是,他待了2年6、7个月之久
  • 唐朝怀素的自叙帖、清朝郎世宁的百骏图、台湾名家梁丹丰的荷花……,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充满浓浓艺文风,摆设具巧思。
  •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也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等。故学书要先学做人——立品为先,即必须修养人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