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走向春天的下午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微風細雨、乍暖還寒的午後,偕近耳順之年的「老友」唐老師,與甫過九歲生日的「小友」外甥女,老中少共三人同行去美術館看展覽。雖值假期,但是平常日的時段,人潮並不擁擠,因此還有優閒舒適的空間,足以盡情的流連、漫遊,兩個多鐘頭的閒逛,隨著角色的塑造、故事的舖陳,在創作團隊的帶領之下,進入了一個奇幻美妙的異想世界……。

簡單的線條、溫馨的故事與無限的創意,建構了一座獨特的動畫王國,老少咸宜、引人入勝,我們分屬不同世代的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然而「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解說員闡述:技術、藝術與科技是動畫最重要的三元素,三者聯結融合、相輔相成,而藝術,也就是人文關懷的部份,是它不可取代的核心價值。信哉斯言!這就足以說明:自二十世紀以來,各門各派所創作出來的動畫何止萬千,為什麼這一系列的作品能夠一枝獨秀、歷久彌新?原來溫馨美好的故事,永遠是百看不厭、扣人心弦的時尚題材。

展覽館內550 件創作,令人感到目不暇給、精采絕倫,難怪討論讚嘆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置身其中,似乎又重溫了一回初見乍聞時的驚喜—那是希望與夢想的再現!且停且走,盡是奇觀與趣味,而轉個彎、拐個角,不經意間撞見了「老友」與「小友」的身影,相信這肯定是我私人獨賞的美景,這一老一少聆聽、觀看時的神情和態度,是自己今天學到的動畫知識外的又一章,令人讚賞動容……。

返台過新年的唐老師,退休多年了,目前依親寓居美國,學英文的那股勁道,真的叫人佩服。儘管語文能力檢定的結果是中級程度,但她堅持自初階開始,預習、複習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堅定;從不曾缺課,更遑論遲到;在家就以廣播、電視營造學習環境;甚至不惜到超市打工勞動,來加強訓練。這種求知若渴、與時俱進的熱忱與投入精神,令聞者無不拍案叫絕。更值得效法的是她那不著痕跡、沒有壓力的體貼與善意,與她相處就是如沐春風的感覺,不慍不火、溫柔敦厚的素養,是自己衷心嚮往的境界,但願能夠學得如此的從容自在。

垂髫「小友」向來慧黠靈敏又乖巧懂事,她的表現自然是可圈可點,值得嘉勉。純淨與專注是唐老師讚不絕口的優點,「老友」所言不差,這些正是成人世界逐漸在喪失的美好特質,因此,相對而言,孩子們的眼睛能看得更廣、心靈能感受更深,所以,孩子容易獲得滿足與快樂。而少者的獨到發現,常教我們老、中二人嘖嘖稱奇、羨慕不已,透過她的慧心、慧眼,我們能感知到的事物更精采、更豐盛。和同齡的孩子相較,羞赧與節制,是她所特有的氣質,果然是修煉中的小孩,不同於尋常孩子的任性與放縱,益發顯得清純可愛。

閒散的盤桓,不覺半日已過。選購了紀念品,步出展館,微雨已歇,只有絲絲寒風迎面襲來,啊!正是料峭春寒的向晚天。三人緩行於迴廊間、園區內,只見高高低低的土丘、地面,被深深淺淺的枯枝、黃葉包圍覆蓋,小葉欖仁樹以清衢高挑的姿態,矗立在暮靄逐漸深沉的黃昏中,疑是秋天未曾遠離,不意,抬眼驚見林木梢頭初初綻放的新綠,有灰白色的天空作襯底,更加顯得清雅秀麗。

原來「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要點悟的就是如我這般的凡夫俗子吧。將老少二人依序送回,告別時,衷心感謝她倆的相伴,陪同走向春天的下午,享有一段美好時光。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教導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與堅忍的好人,使他能夠在這真假難辨、善惡不明、和好勇鬥狠的混亂年代,得以不憂不懼的生活學習、安身立命,不就是最珍貴的禮物嗎?
  • 在這個物質氾濫、心靈貧乏的時代,負責任和自我控制,正是當前大人與小孩都迫切須要學習的課題。只有透過一次次的反省與修正,才有機會建構出合理的價值觀。
  • 表象上的死路,是一個關卡,藉以教導我們轉彎的智慧,千萬別只是停駐嘆息,束手無策,轉個彎,又是一條活路。
  • 苦難與困厄,是上天發下的考題,要我們在其中探尋、思索、長智慧、然後得新生,怎能不謙卑誠敬的應試呢?
  • 稱斤論兩、利益考量,以「私」、「我」為基點的評估算計,本來就是扭曲、變異的行為,因此,所有講理由、找藉口的說詞,都難掩既失之於自私、又有違於真誠的醜態,自己在不經意間,陷入了這樣的迷思當中,豈不汗顏慚愧?
  • 真誠體貼的賣方,加上善意體諒的買方,共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故事,在這寒流來襲的嚴冬午後,格外令人顯得溫馨感動。
  • 痛苦、煩惱,其實是來自於本身對「無常」的無知,而生起的種種「執著」所致,尤其當「無常」觸及到我們根深柢固的「恆常」觀念,乃至於摧毀一切我們所執著的世間萬象時。
  • 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也就是對好人的最高獎賞。
  • 心靈的塵埃積弊常常被輕忽漠視,甚至於習焉不察、視而不見,最後導致根深柢固、積重難返,難怪東晉藝術家顧愷之要發出「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的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