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 學生表現更好

趙海德/編譯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一項教育研究指出,學生如果向自己的成績挑戰,學習效果會更好。越是想要比別人好,自信心往往變得更低,更焦慮。

據《雪梨晨鋒報》報導,一項由雪梨大學教育專家馬丁(Andrew Martin)和同事利姆(Gregory Lim)在最新一期《學習與個人差異雜誌》(Journal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發表的研究顯示,能自我激勵、自我挑戰的學生,在語文、數學、家庭作業和課堂活動等方面,往往表現得更好,學習熱情及恆心也更突出。

這份報告是針對1,866名高中在校生經過一年的追蹤調查後所完成的。

馬丁說,互相競爭的學習環境裡,成績的高低是由學生互相比較而得,學生因此被帶動,用比別人努力的方式來改善成績。但更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自我競爭,而不是與別人競爭。

他說:「研究發現,學生越是想要比別人學得更好,自尊心、自信心往往變得更低,也比較會焦慮。」

馬丁還提到聯邦政府為中小學生所開辦的「我的學校」網站(My School)。他說,儘管可以通過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成績排名,來看學習進步與否,但如果太注重這種比較,那麼會帶來反效果。因為,最能促使學生樂於學習的方式,是讓他們知道自己比以前更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家中有十幾歲的孩子,恐怕是父母最頭痛的事情了。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轉變非常之快,以至於你無法跟上形式的變化。如何「對付」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並沒有唯一的黃金規則,不過可以試試下面的九招,讓你成為一個「高效」的家長,同時成為孩子的表率。
     
    1. 記住自己的角色:父母。你的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小孩,同時幫助他/她準備好長大成人。比成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一名領導者和一位充滿
  • 我們常認為資優生、有創意的孩子都是天生的,但是研究顯示,很多資優孩子在成長背景中,家庭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養成是讓其優秀特質發光發亮的主因。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的利器。
  • 古人云:「寓教於樂。」雖然現今父母親,無須刻意隨時給孩子來個心理建設教育,但至少可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典範,而不是一昧放縱其玩樂慾望,甚至滋長暴力行為的幼苗。
  • 只要掌握好幾個秘訣,鼓勵嘗試、慎選媒體、勿比較、樂觀其成等,就可以讓孩子輕鬆養成好習慣。
  • 為自己的寶貝選擇最好的托兒所,為人父母總是傷透了腦筋。就算經過貨比三家,也很難確定自己選擇的托兒所合不合適?
  • 把握好教育時機,能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社交能力和培養其他的一些良好習慣。
  • 科學研究發現,兩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新事物,是為內隱的學習。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親子共讀,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出背景知識,作為正確判斷事物的依據;而保持家庭溝通管道的暢通,則有助於減少悲劇的發生。
  • 少子化已經成為現代多數家庭的趨勢。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孩子一出生立即受到父母珍寶般呵護,即使嬰幼兒教學DVD、錄影帶價值不菲,許多父母仍然趨之若鶩。不過,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接觸教學媒體越頻繁,學習成效越差。
  • 親子溝通的優質時間不是指父母花多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或與孩子度過的這段時間內做了哪些活動,而是指雙方之間在互動溝通方面的質量問題。說白了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否在相處的時間裡,雙方都因為彼此的存在與相處而感到快樂與融洽。
  • 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們不停的爭吵,甚至為此而感到痛苦,但是父母可能還不知道,孩子們如果有個姊妹,可以改善他們的情緒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