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秋冬溫差大易中風 應把握黃金三小時就醫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機,尤其是中風的機率從三十歲後便會大幅提升,如果又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史,就要特別注意,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莊欽翔指出,除了把握黃金三小時的原則,最好能在2小時內送醫,預留一小時進行診療,才能確保最佳的時機。

當腦部血管阻塞,會導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一但延誤就醫,就可能導致動作、聽力、言語的神經受損造成癱瘓,甚至死亡。因此當收到腦中風病人,急診室會立刻啟動對應機制,二十五分鐘內完成電腦斷層掃描,並請腦神經專科醫師共同會診,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

莊欽翔指出,由於施打溶解劑有腦出血的風險,在三小時內施打,併發機率只有6%,一但超過三小時,出血機率就會大幅提升,此時只能吃藥控制病情,腦部傷害將無法挽救。

莊欽翔提醒,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單眼或兩眼視力模糊,或是半邊顏面、肢體麻木或無力,甚至是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耳鳴、理解、說話能力障礙、步態不穩、眩暈、失去平衡感或協調能力,這些肢體控制失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導致,應該盡速就醫,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

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平均每天都有30人因腦中風而死亡。要預防出血性腦中風,除了平常就應該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也要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並避免如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在秋冬之際,更是要注意溫差變化,保暖身體。

莊欽翔建議,平時可以多喝溫水,能降低血液濃稠度,減少產生血栓的可能,一但有中風的症狀,都應盡速就醫。除了把握黃金三小時的原則,最好能在2小時內送醫,預留一小時進行診療,才能確保最佳的治療時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