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在家 您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安心編譯報導)多大孩子就可以獨自在家?這沒有特別的年齡標準,因為取決於孩子的獨立性和適應能力以及他們的心理成熟度。一個13歲的孩子可能還不喜歡獨處。一個15歲的孩子也可能會領來一些不太可靠的朋友相處。

別著急,您需要以漸進的方式讓孩子慢慢適應獨自在家的狀況。可以先從放學後的十幾分鐘開始。等您回家後與孩子溝通,談談他獨自在家的感受,看他是否遵循你制定的規則。同時觀察他獨處時處理問題的能力。如在需要幫助時,在聯繫不到您的情況下他知道給誰打電話嗎?當有陌生人敲門時,他知道該怎麼做嗎?如此幾番下來,您對孩子的適應能力就有了大概的瞭解。孩子也在這過程中慢慢培養了自信和技能。逐漸,您可以放手讓他獨處更長的時間。

有些孩子可能迫切渴望獨立,而有些孩子卻可能不喜歡。在您做決定之前,先跟孩子溝通。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男孩,可能並不願意承認他們會像小孩子一樣害怕。可事實是他們獨處時可能會非常緊張。最好的辦法是跟他溝通。可以帶他去他喜歡的餐館,在輕鬆的氛圍中告訴他,如果讓你獨自在家,你可能會感到孤獨或害怕。然後問他是否有類似的感受。朋友式的交談也是您幫助孩子走上獨立的有效辦法。

孩子獨處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在決定讓孩子單獨在家時,您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安全計劃,教導孩子一一學會,並且堅持執行。同時為他們準備好足夠的健康食物。離開後,要記得不時打電話回家詢問一下狀況。幸運的話,您和孩子都能享受一些獨處的時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紛繁的現代社會,孩子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比從前增加了許多,家長們希望培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但是在忙碌的今天,往往感覺力不從心。其實教育孩子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恆,和孩子用心溝通,天長日久自然成果顯著,培養樂觀自信的孩子也不再是遙不可及。
  • 對於自身能力產生信心,是自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學習目標之一。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水準通常是以他最親近的人為準,從這個人身上孩子學到哪些要求應該是他能做到的。
  • 對於自身能力產生信心,是自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學習目標之一。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水準通常是以他最親近的人為準,從這個人身上孩子學到哪些要求應該是他能做到的。
  • 孩子的心理不斷發展,需要大人時時調整態度,視不同的情況而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
  • 就以誅殺異議者的方式而論,雖然文革烈士張志新死前被輪姦、割斷喉管,北大才女林昭死後警察還上門向她的母親要了五分錢的子彈費,江西姑娘李九蓮死前武警將一支竹筒插入喉中,死後被人割去了乳房和陰部,同案犯鍾海源因為一個軍區的副司令要換腎,死前就被人從身上活摘了雙腎,長春工人史雲峰「就地正法」前嘴裡被塞滿紗布然後用針線縫死。但不論怎麼說,都是「執行槍決」,比起高啟似的腰斬兩段,究竟要痛快得多。
  •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實施鐵的紀律,扮演悍母來教養孩子。還是有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具備創造力與獨立性,同時減少對考試成績的迷思。他們確保孩子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是一味地屈從權威,能夠發展並保有獨特的人格與自信。
  • 最近,耶魯大學法學系教授蔡美兒(Amy Chua)的新書《虎媽戰歌》引發了一場關於東西方教育理念之爭,「虎媽」蔡美兒成為全球嚴厲型家長的代表人物。她教養兩位傑出女兒所用的「中國母親的方式」激起各界熱議,鮮花磚頭齊飛。
  •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