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宇台北專題報導)20年前,台灣仰賴優質的人才和豐沛的人力資源締造出經濟奇蹟;隨著產業變化迅速,及少子化影響,學校培養的人才已無法給企業適才所用,學者指出,政府須先了解產業界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再回頭規劃人才培育,才能切中產業需求。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主任吳思達表示,產業迫切需要的是有潛在職能的人才,包括工作熱忱、對工作的價值觀及與團隊的合作能力等,而這些都是在學校的正式課程中看不到的。
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中,很多企業都發現學生缺乏學習能力和對工作的熱忱,學校的正規課程培育的大學畢業生,早已跟不上產業界5年一個變化的腳步。
吳思達表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已經結合高雄幾十家的傳統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邀請業界人士做夜間講師或協同教學;如果企業遇到員工離職率高,或發生勞資爭議等人力資源相關問題,老師也會帶領學生親赴企業診斷、調節,並給予建議。
一方面建立學生和產業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給企業和學生相互選擇的機會,其中不乏曾經被協助過的企業來電,邀請畢業生去公司上班。
另外,對於政府未來培育人才的具體規畫,吳思達建議教育部,人才發展方案不應只流於教育訓練課程,政府須先了解台灣未來10年的產業重點方向,需要什麼樣的專業人才,再回頭規畫人才培育事項,方可切中產業需求,切不可再閉門造車,落為空談,而影響到國家未來。◇
吳思達小檔案
學歷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教育學博士。 |
現職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副教授兼人力資源發展系(所)主任。 |
專長 | 人力發展運用、技職教育訓練、行政領導品質、課程發展評鑑、組織學習效能、職涯決策管理、績效科技評估。 |
(責任編輯: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