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劭文律師專欄】

抉擇(3)—挑律師做朋友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8月18日訊】一對夫妻來找我諮詢,因為朋友推薦,加上聽過我的講座、讀過我的文章,他們對我印象很好,按照我給的建議,做了些前置準備後,他們便請我幫忙設立生前信託。

有些人規劃資產保護和傳承,並沒有很花時間。但這對夫妻得考量的事情則不少,整個過程,做太太的費了諸多心神,思緒也比一般人細膩,有時候我不得不跟她說,少花時間想B事或C事,因為我們得先處理比較根本的A事。

幾回下來,這位太太突然鄭重地說,希望我能做她的朋友,在設計生前信託時,能幫她考量到各種利害。我立刻回說:「當然啊,我打從一開始就把妳當朋友看、替你著想啊。」她聽了感到驚喜,也顯然有些感動。

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我,心裡更意外。向來,人們總能很快地感受到我的誠意,有時我還熱心過度。前兩週,我一天內連繫了七、八位資深會計師,只是為了幫一對夫妻解答公司股份贈與的疑問,這對夫妻都還沒僱用我,我就只因看不下去他們為此苦惱,而衝去幫忙。

如今,一位跟我保持聯繫多時的客戶,竟不確定我是否是她的朋友?話說回來,這位客戶雖然憋了一段時間才問我這個「朋友」問題,但是她始終認為選擇我是正確的決定;也就是說,她直覺相信我有在替她著想,她只是需要個「確認」。

我因此開始檢視自己是如何迎接每個來諮詢的人?對,見面時,我心裡總是這麼想:「我會是位好朋友,我希望你看得出來。」難道,我日後應該向諮詢者直接「表明」我的誠意,而不只是讓他們「感受」我的誠意?

我還沒有個答案,但是我可以篤定的告訴各位:規劃資產傳承和保護雖看似就那麼幾份法律文件,但是落實的過程卻是十幾、二十幾年的事,你的律師應該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感受不到他的真誠關心,那麼他不是你的朋友,也就不該是你的耆老法律師。

◆ 筆者王劭文出生於臺灣臺北,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並獲領紐約大學華格納公共服務研究所最高等獎學金,主攻美國醫保政策。領有紐約州律師執照,從事耆老保健及資產規劃服務,聯絡請洽 718-844-8560或 888-234-0286 ext. 80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