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死中求生

陳必謙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3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死中求生」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極危險的處境,求取生路。

【造句】貪官們被捕後,都想死裡求生,但未必能如願以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出處】《後漢書.公孫述傳》

東漢時,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政治混亂,四方背叛,公孫述依仗地險人眾,自立為天子,建都成都。當時光武帝劉秀,正在山東打仗,無暇顧及,關中豪傑紛紛投靠公孫述。公孫述積聚數十萬兵力,大築營壘,儲存糧食。又修築宮室,設置公卿百官,自己出入乘皇帝車駕,儼然一國君主。

光武帝劉秀登帝位後,就致力於撥亂反正,重振昔日漢室輝煌,手下聚集了吳漢、耿弁等一批大將,如虎添翼。勢力強大的公孫述,是光武帝的心腹之患,光武帝決心消滅公孫述的力量。

建武十一年(紀元35年)春天,光武帝派吳漢討伐公孫述。吳漢率大將軍岑彭攻破荊門,長驅直入,公孫述的部下任滿戰敗,各城邑開門投降。光武帝寫信給公孫述,陳述利害,勸他投降,左右的人也勸他投降。公孫述說:「廢興是天命,難道有投降的天子嗎?」他派刺客殺死武帝大將岑彭,以示不降的決心。

第二年春天,吳漢率軍包圍了公孫述部將魏黨、公孫永,公孫述派女婿史興率5000人前去解救,又戰敗。從此將帥恐慌不安,日夜叛離。光武帝又下詔,要公孫述投降,公孫述始終沒有投降的意思。

這年九月,吳漢乘著勝利,帶兵進逼成都。公孫述派其部將謝豐、袁吉,率眾十餘萬,分二十餘營,同時進擊吳漢。吳漢全軍迎戰,自清晨戰至黃昏,斬謝豐、袁吉,獲五千首級。公孫述岌岌可危,他問部下延岑:「你看事情該怎麼辦?」延岑說:「好男兒應當死中求生,怎麼能坐以待斃?財物容易積聚,不應該吝惜。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公孫述於是散盡財物,招募敢死士兵500餘人,與延岑配合,假樹旗幟,擊鼓挑戰,而暗地裡派奇兵偷襲吳漢軍背後。吳漢慌忙之中,墜入水裡,拉住馬尾,得以上岸。公孫述求得一條生路,得以喘息,但最後仍以覆滅告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傳說上古時期的堯帝,聽說許由是個隱世的高人,便想把帝位讓給他。
  • 曹操對自己兒子曹植的才氣非常賞識,覺得曹植的文章確實寫得不錯,但也不免有些懷疑是請人代寫的。
  • 意思是以先聽到的話為主。比喻抱有成見,不再聽後來的話。
  • 陶淵明在回家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想,還是辭去官職回去的好哇!
  • 興:志趣、興緻;采:神采、精神;烈:強烈、旺盛。原形容作家的文章風格,後多形容興緻高、情緒飽滿。
  • 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蘇秦,他因衣著破陋而被秦惠文王拒之門外,還遭到了親人和鄰居的恥笑。
  • 莊子常常借各種各樣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自己的哲學觀點,使深奧的道理變得十分淺顯,易為讀者所接受。
  • 晉王楊廣生來聰明乖巧,儀錶堂堂,只是心懷叵測,陰險狡詐,一心妄想奪取哥哥的太子之位。
  • 「老生常談」這一成語,用來指老書生常講的話,沒甚麼新意思。比喻聽慣聽厭的話。
  • 馬況認為弟弟幹甚麼都會有出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