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九)

建立規矩意識,從孩子出生開始!(上)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 王濤

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建立孩子的規矩意識呢?

我有一對朋友是夫妻,兩人對兒子百般疼愛,不忍心嚴格管教,加上爺爺奶奶的呵護,直到孩子讀小學都沒有好好管教。雖然他兒子很聰明卻也調皮,在學校經常闖禍,爸爸媽媽常常被老師叫到學校。

小學老師不僅對孩子嚴厲,對父母也不留情面,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責問父母:「你們是怎麼教孩子的?」

老師的責備讓父母面子上掛不住,便痛下決心管教,頓時從慈父慈母變成了狼爸虎媽。不只孩子不能適應,父母和爺爺奶奶也常爭吵。顯然,孩子讀小學才開始建立規矩太晚了。

我曾經聽很多幼稚園老師說,開學第一天,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是從家裡帶來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入園以前沒有好好建立規矩,不僅適應慢,還會衍生很多新的問題。

兒童心理學的追蹤研究發現,孩子二至三歲時的負面行為,會跟隨孩子到以後的人生階段。俗話說:三歲定終生。三歲之前的行為是在家庭裡形成的,我們常常看到兩、三歲孩子的行為非常可怕,原因在於父母沒有建立基本規矩。

有一位媽媽在我的部落格上分享一件事。

我的女兒現在兩歲三個月,不愛惜玩具;不尊重長輩;只要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就會激烈反抗。今天我們瞞著她出門了,回到家時,她還沒睡,在客廳坐定看著我們,然後表情冷漠地拖著外公去房間睡覺,以前她一定會吵著要和我們一起睡。我試著去牽她的手,她卻一把推開……

兩歲三個月大的孩子到了睡覺時間,在客廳「坐定」並不容易,這表示孩子非常有決心,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正如媽媽所反映的「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就會激烈反抗」。顯然她不是一個人戰鬥,外公也陪著她,她要做的就是讓父母感受到她的憤怒。

父母開門進來時,我猜這位母親會一臉歉意地希望讓孩子和她一起睡,為「瞞著她」的行為贖罪。沒想到孩子還是不妥協,一把推開媽媽的手,拖著外公去房間睡覺。這個孩子的可怕在於:你沒有滿足她,她就會報復你。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很早就出現報復行為,而且會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強烈認知能力。例如,一歲兩個月的弟弟因為三歲的姊姊不讓他玩彩色字母。小弟弟發現哭沒有用,就跑到沙發上抓起姊姊每晚抱著睡覺的玩具娃娃使勁地捏,直到姊姊嚎啕大哭。弟弟的行為和女孩如出一轍,小小年紀不僅要報復,而且知道透過傷害你最愛的東西讓你心痛。

由於欠缺行為規範,才兩歲三個月的年紀(甚至更早),內心就充滿了仇恨:感覺自己很苦、備受委屈,行為狠毒。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還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嗎?

當我靜下心來反思這個孩子的所作所為時,心裡一驚,她的行為不正是在教訓父母嗎?而且立即見效。我想這位媽媽會牢記這次教訓,下次再也不敢「瞞著她」出去應酬了。

這個事實提醒我們:如果你不管教孩子,孩子就會回過頭來教訓你。孩子今天教訓你,明天就教訓這個社會。

─ ─摘自:《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野人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少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養的,不是我的是誰的?這樣的觀念,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情感,雖然會受到父母影響,但是不屬於父母。
  • 教育的核心是處理好規矩和愛的關係。尊重和理性是規矩與愛結合的前提。相反地,如果父母以占有為目的,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
  • 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劇增加,最典型的是父母離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這種現象逐年遞增。由於這些孩子缺乏規矩又缺乏愛,心理發展不健全,出現厭世自閉、反社會人格、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託等現象,最重要的是缺乏愛。這些孩子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什麼是敬畏,最後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極端地不尊重。
  • 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時,要理性地給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孩子的行為反覆,是在考驗你設立規矩的界限是否堅定。父母第一次認真地立下規矩,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很多父母常捨不得孩子受罰,這是讓孩子失去對規矩的敬畏。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些家長每次看到孩子認錯,就開心地誇獎起孩子,根本沒想到還需要處罰。孩子可以認錯值得肯定,但不代表可以不處罰。
  • 打小孩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對規矩的敬畏。傳統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懾,直到內心產生一根無形的杖而實現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詞明確地表達「杖」是象徵規矩、象徵著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傳達兩方面的重要訊息。首先,是規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為觸犯了規矩。
  • 我對體罰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是對父母來說,有幾項要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