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不靠投行 谷歌用「牙刷測試」理論

人氣 8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每當全球科技巨擘谷歌公司決定是否斥資數百萬或數十億美元併購一家公司時,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都會詢問該標的公司是否通過了所謂的「牙刷測試」(toothbrush test)理論,即潛在被併公司的實用性是否像牙刷一樣每天都能用上一兩次,且用後讓人感覺神清氣爽。

《紐約時報》報導,「牙刷測試」與傳統上用盈餘、現金流量或銷售等數字的價值評估方式有所不同,它看重被併公司的實用甚於獲利,並強調長期潛力高於短期財務收益。例如,谷歌近期以32億美元併購家庭監測公司Nest,雖然整體獲利會被拖累,但其著眼點是得以跨入一個全新的軟硬體整合市場。

市調機構Dealogic統計,今年以來,美國超過1億美元的科技併購案中,多達69%都未聘請投資銀行(投行)擔任顧問,較10年前的27%大幅提高。從年初迄今,美國這類已宣布的併購案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紀錄。

例如,蘋果近期以30億美元收購高級耳機製造商Beats Electronics,臉書則在3月以23億美元收購了虛擬實境技術開發商Oculus VR公司,甲骨文六月份以50億美元吃下微系統公司(Micros Systems),微軟在2011年以85億美元買下即時通訊商Skype公司,這些併購案都把投行排除在外。

儘管如此,科技大廠還是會跟許多銀行保持密切關係,以便取得大型併購案的融資和客觀意見。但當他們想透過併購活動讓公司成長時,科技大廠反而較重視被併公司的文化和遠景,而不是獲利和營收,這時投行的角色就很難派上用場了。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專利紛爭推動硅谷科技巨頭併購案
美商新思科技併購思源
攻連網裝置 谷歌併購再下一城
通訊app當紅 專家料再傳併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