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補闕拾遺

程實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60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闕,通「缺」。成語「補闕拾遺」用來形容補錄遺漏、缺失的內容。

【出處】《晉書.張軌傳》

西晉後期,漢常山景王張耳第十七代孫張軌,佔據涼州,很有聲望。張軌死後,世子張寔繼承了他的位置,晉愍帝下昭書封他為西中郎將、涼州刺史、西平公,統率西涼州兵馬。

張寔望像他父親一樣,把西涼治理得很好。當時西涼連年大旱,百姓鬧饑荒。張寔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有些事情沒有做好,於是下令:「我常常希望有人勸戒,來彌補我的不足。從今以後,凡是當面批評我的過失的,我將用帛(一種素色的絲織品)來酬謝他;用書信指出我的過失的,我用竹筐裝著錦繡報答他;在市集上指責我的過失的,我將送給他羊和米。」

命令下達後,馬上有一個叫隗瑾的下屬進諫說:「聖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設置諫官,來糾正不符大理的事;並且依靠輔佐的大臣拾遺補闕。現在事情不分大小,全由主上一人決定,臣僚們由於畏懼主上的威嚴,而不敢不服從,事情無論好壞,全歸到一人身上,下屬無法分擔責任,這樣,即使賞賜1000兩黃金,也不會有人進諫。」

張寔隊為隗瑾說得有道理,給了他重賞。由於張寔虛心聽取意見,涼州很快得到大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