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視食品衛生安全 做好食物保存

人氣: 3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食物的美味與營養是選擇飲食的要項,但對於食物的選購與儲存安全也是不容乎視的健康基礎。在炎熱的天氣裡,食物要如何選購與儲存才能享受健康安全呢?營養師建議,把握「冷者恆冷、熱者恆熱」的原則,就能確保食物品質。

食品衛生安全4原則
天氣炎熱很容造成食物腐壞,為了要讓民眾做好食物的選購與儲存工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鄭嵐卉提供民眾4項食品衛生安全的原則:
1. 避開危險溫度帶
攝氏7~60℃稱為危險溫度地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溫度間都會快速生長繁殖,所以冰箱的冷藏溫度必須低於攝氏7℃,烹調食物加熱溫度必須超過攝氏70℃,熱存溫度要高於攝氏60℃,才能抑制細菌生長,使食物不容易腐壞。

2. 選擇食物新鮮衛生與適當保存的商家
是否曾有昨天買的便當雖然冷藏起來,但隔天再加熱食用已有酸敗情況?因為在販賣前,商家早就預先煮好,到消費者購買時已過了一段時間,所以要趁新鮮食用才是上策,在購買時也要注意商家是否有適當保存熱食或其他食材,才能安心選購。雖然食物存放在適當溫、溼度可抑制細菌生長,但並不是保持無菌,建議食調物製後,勿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攝氏32℃)勿放置超過1小時,所以食物還是要盡快食用,才能吃得美味安全又營養。對於飲料冰品也要注意店家製作過程,避免交叉汙染吃壞腸胃。

3. 勿食用來路不明的食物
對於來路不明或無法辨別安全性的食品,不要輕易食用。

4. 遵守個人衛生原則,確保自身飲食健康
在調理食物前,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戴上無菌手套,因為有些細菌不會因為加熱而完全破壞,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生長於化膿傷口、人體皮膚、口腔與鼻腔黏膜,所以調理食物前,要將手上的傷口包扎好,並戴上無菌手套才可調理食物,烹調食物也要注意手部不能隨意碰觸口鼻黏膜。

鄭嵐卉也提醒,生食與熟食要分開處理,以避免食物中毒;使用過的舀冰冰杓,不可放置於冰櫃內;要立即使用的器皿在自來水清洗過後,還需要使用煮過的開水再沖洗,以減少食物被生水污染的機會;吃飯前應洗手,避免吃入手上髒污與細菌。

減少食物酸敗4妙方
此外,要減少食物酸敗的情況,食物讓該如何保存呢? 鄭嵐卉提供4個方法,讓食物做好保存以減少酸敗發生:
1. 確認冷凍與冷藏溫度,冷藏需低於攝氏7℃,冷凍應低於攝氏-18℃。
2. 氣溫高時,易腐敗的食材要盡快充分降溫後,依每次需求分裝放入冷凍,食用前再以放入冷藏或微波方式解凍。
3. 分量多的食材應平鋪或中心點挖薄,以利溫度下降,避免中心溫度未降,造成食材開始酸敗的情況。
4. 蔬菜水果適合保存的溫度在攝氏1~7℃,放入冰箱中要在一週內盡快食用完畢;肉類與家禽類要冷藏在攝氏0~5℃,如絞肉和內臟只能存放1~2天、里肌肉和小排骨約2~3天,醃過的肉在一週內要食用完畢,未烹調的肉類要放置在冷凍攝氏-18℃,可以放置6~12個月;已去除內臟的新鮮魚類在冷藏3~4天要食用完畢,冷凍則可保存2個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