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物】雄才大略之漢武帝

作者:劉曉

人氣 584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1月18日訊】歷史上漢朝最鼎盛的時期是西漢武帝時,而當時的中國也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史學上的「漢唐盛世」之說中的「漢」指的主要是漢武帝時期。此外,人們還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稱為「秦皇漢武」,這是因為中國的中央集權制,雖是秦始皇創立,但卻是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

漢武帝名叫劉徹,父親是漢景帝劉啟。他出生時天有異象,被視為劉氏王朝有一位明主降生的吉兆。小時候的劉徹亦聰明過人,且十分勤奮。公元前136年,16歲的他繼承皇位。當時的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後,天下已經非常富庶,糧食和物資的儲備相當充足,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對內需解決各地方諸侯對抗中央、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如何保證漢室天下長治久安之困擾;對外要解決匈奴威脅漢室邊境問題以及向外開疆拓土、恢復秦時疆域。

雄心勃勃的武帝準備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改革,卻遭到了太皇太后竇氏的強力反對,改革失敗。武帝於是選擇養精蓄銳,等待時機。4年後,竇氏去世。武帝馬上將竇氏的人馬一律罷免,重用田蚡、董仲舒、東方朔等良才,開始全面改革。

對內加強中央集權

在治國思想上,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開始加強中央集權,對付地方的諸侯勢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獨尊儒家,廢除其它百家學說;強調君王的權利來自上天的賜予;此外,還強調實施仁政,「德主刑輔」。這是一種剛柔相濟的治國方針,在被武帝採用之後,成為此後漢朝其他皇帝治理天下的指導思想。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武帝具體採取的措施首先是削弱相權。公元前124年,武帝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為了削弱諸侯權力,武帝還頒布了《推恩令》,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的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失去了與中央政府抗衡的力量。

此外,武帝還採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刺史的地位在當時是相當高的,相當於欽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還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在如何選拔優秀人才方面,武帝一方面繼續推行漢初的察舉制,一方面擴大了察舉的範圍。察舉制,又稱為推薦制,主要是通過各級官員推薦來選拔人才。同時,武帝還允許官吏和百姓上書評議政事。武帝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的選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武帝還聽從董仲舒的建議,在京城設立了「太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家設立的大學,以儒家的經典為主要講課內容,學生是國家選拔的傑出青年和各地郡國推薦的青年。在太學學習一年之後,再進行考試,依照成績分等級來任命做官。從此,普通的儒士們開始大量的進入國家管理體系,而這對於在治國上貫徹儒家「仁」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在經濟方面,武帝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權力,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當時的商人社會地位不高,不僅不能坐車,不能穿絲綢衣服,不能攜帶武器,而且他的後代也不能做官。這種抑商思想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外改善關係與擴疆拓土

武帝的一大功績還體現在對外關係上。在西北,他通過對匈奴的戰爭,收復和拓展了邊界,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打開了通向西域的大門。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就發生在這個時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漢朝與西域和中亞、西亞的交通從此開通,外來文化的輸入也自此開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也演繹著一個又一個或悲或喜的故事。

在南部,武帝攻佔了閩越,並向西南開拓,重新確立了漢朝南部的疆域。在東北部,武帝派兵滅了朝鮮,並設置了四郡,轄境南至今天的漢江流域。這裡所說的朝鮮是指西漢初年,中原人衛滿率領數千人進入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其疆域大致包括今遼寧東部、吉林西南和朝鮮半島的西北部。

武帝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福建、廣東瓊崖直到四川、貴州、雲南,從新疆于闐和阿爾泰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勾勒出了日後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幅射的範圍,由成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展成了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而除了一些局部的收縮外,西漢的疆域基本上是穩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漢末年。

武帝之死

武帝器重的一位大臣東方朔除了為其出謀劃策外,還告訴武帝神仙的存在,但能見到神仙的前提是必須是「有道」的人。

史書也記載,武帝即位後,特別喜好神仙之道,經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嶽去祈禱,以求神仙。後來,其誠心感動了上天,有西王母降臨宮殿,授他真經。漢武帝自從得到真經後修行了6年,覺得心胸清爽,格調高雅,認為既然得到上界神仙的親傳,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

有了這種想法後,武帝就漸漸放鬆了對自身品德的約束,又大肆修建宮殿亭台,勞民傷財,並對南方北方的異族夷、狄進行遠征討伐,對投降的俘虜也殘酷的活埋屠殺,以致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沖天。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燒了供奉真經的柏梁台,存放在那裏的經書連同裝經書的匣子一起不見了。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從她的教導胡作非為,才讓天火燒燬了柏梁台。

由於他任用方士為其尋仙訪道,晚年時,還出現了方士欒大之禍和江充的「巫蠱」之禍。公元前89年,武帝最後一次巡遊路過泰山時,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們檢討自己的過錯。時間不長,他應大臣的請求,趕走了所有的方士都。後來,武帝又下了罪己詔,重新任用有為的大臣,漢朝又恢復了活力。這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87年,在位長達54年的武帝駕崩,死後被謚為「武帝」。後世史家對武帝的評價各不相同。一方面,他是一位雄才大略、卓具眼光的君主,而且能知過而改,虛懷納諫,任人以賢,其宏謀遠慮為此後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範式。另一方面,他又好色、驕傲、虛榮、奢侈享受,甚至在對外戰爭中殺人如麻。

但不管怎樣,漢武帝身為一個偉大皇帝的光芒,卻一直輝耀在中國歷史上,他完善的政治制度,深深的熔鑄進了華夏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中。而且我們必須記住的是:漢民族的名字則是來源於被他以銀河作為命名的一個年代——「天漢」。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距今兩千年大青墩漢墓揭開神秘面紗
神仙故事:泰山老父
《漢武大帝》拍攝正酣 “帝后”兩情相悅
歷史故事:蘇武牧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