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漢服歸來──冕服(10)

人氣 172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08月27日訊】1. 縱觀歷代冕服發展,冕服由冕和禮服組成,根據典禮的不同場合,總有六冕。

六冕的內容如下:

六冕:

①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冕、中單、大裘、玄(黑裡揚紅)衣、纁裳(黃中並赤),玄與纁象徵天與地的色彩。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共十二章。

②兗冕(王之吉服):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九章。

③薜冕(王祭先公與饗射):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七章。

④毳冕(王祀四望山川):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共五章。

⑤希冕(王祭社稷先王):冕、中單、玄衣、纁裳配套,衣繡粉米一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希是繡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繡。

⑥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冕、中單、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飾,裳繡黻一章花紋。

此外,六冕還與大帶、革帶、韍、佩綬、赤舄(xì)等相配。

(作者提供)

十二紋章介紹

「十二紋章」就是以十二種固定的文飾,或畫、或織、或繡在天子及諸侯的官服上。一種文飾稱為一章,並以飾章的多寡來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個含義。十二紋章來源於古代華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是中華皇權的神聖象徵。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龍——取其應變;華蟲(一種雉鳥)——取其文麗;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後來在其中繪一虎一猴)——取其忠孝;藻(水草)——取其潔淨;火——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養;黼(斧形)——取其決斷;黻(常作亞形,或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辨。 

(作者提供)

六服:

王有六冕,後有六服。周制掌管王后的穿著則為「內司服」《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其中前三種用於祭祀,後三種用於朝會。褘衣、揄狄,闕狄,都以翟鳥為紋飾,所謂「三翟」(漢鄭玄注:「狄當為翟。翟,雉名……」)。

所用衣料為黑色紗榖,為了襯托出衣上的紋彩,特地在衣內綴一層白色夾裡,即《周禮》所謂的「素沙」。與這些服裝相配用的還有大帶、蔽膝及襪舄等等。

參考《通典》對六服的注釋:

①褘衣:玄色。刻繒彩繪翬文(彩絹刻成雉雞之形,加以彩繪的紋飾)從王祭先王服褘衣,王著二章紋的希冕。褘衣是皇后最高形制的禮服。

②揄翟:青色。刻繒並彩畫搖的文飾。後從王祭先公服揄翟,王著七章紋的薜冕。揄翟也是皇太子妃最高級別的禮服。

③闕翟:赤色。只在繒上刻出文飾,而不彩畫。後從先王祭群小祀則服闕翟,王著衣無章紋、裳僅一紋的玄冕。

④鞠衣:王后親蠶禮的禮服。「黃桑服也,色如曲塵,象桑葉始生。月令:‘三月,薦鞠衣於先帝’,告桑事。」所以,自然是桑黃色了。

⑤襢衣(展衣),以禮見王及賓客之服,其色白。

⑥褖衣,禦於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不過也作「士妻的命服」講。《禮·玉藻》:「再命褘衣,一命襢衣,士褖衣。」《注》「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諸侯之臣皆分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侯、伯、子、男之臣,卿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褖或作稅。」

周制六服是后妃禮服的模式藍本,後世在此基礎上或有變易。唐武德令中,皇后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種服裝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命婦的六種服裝有翟衣、鈿釵禮衣、禮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釵禮衣。

宋代命婦隨男子官服而厘分等級,各內外命婦有褘衣、褕翟、鞠衣、朱衣、鈿釵禮衣和常服。皇后受冊、朝謁景靈宮、朝會及諸大事服褘衣。妃及皇太子妃受冊,朝會服褕翟。皇后親蠶服鞠衣。命婦朝謁皇帝及垂輦服朱衣。宴見賓客服鈿釵禮衣。命婦服除皇后褘衣戴九龍四鳳冠,冠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加左右各二博鬢(即冠旁左右如兩葉狀的飾物,後世謂之掩鬢),青羅繡翟(文雉)12等(即十二重行)外。

洪武四年,因文武官改用梁冠絳衣為朝服,不用冕,故命婦亦不用翟衣,改以山松特髻、假鬢花鈿、真紅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為朝服。以珠翠角冠,金珠花釵,闊袖雜色綠緣衣為燕居之服。後又作多次微調,直到這種後妃禮服的使命最終結束。

褘衣示意圖,衣上的翟紋只是個意思,按理應該是十二行。

褘衣穿戴圖(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古言

相關新聞
周若水:詠天韻漢服唐裝
有圖有真相 唐代女子穿著真那麼暴露嗎
組圖:前加拿大「世界小姐」季軍漢服秀
徐嬌穿漢服遊日本引圍觀 餵鹿反被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