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漢服歸來(6)

人氣 282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8月20日訊】

2、足服

履是單層的鞋子,男女皆可穿。 根據原材料的不同,稱呼有所不同,如草履、皮履、絲履等。其中以草履最為普遍,為貧苦之人所穿用,最為奢侈的是絲履。《孔雀東南飛》中有:「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唐代時流行一種高頭絲履,即鞋頭部分與鞋體分離,鞋頭處裝有一塊很高的履頭,走路時履頭勾住長裙的下擺方能邁步。

舄,是穿冕服時的搭配用鞋,與履在形制上的區別是鞋底上另加一層木板。《漢書·東方朔》中稱漢文帝節儉時有「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戈綈,足履革舄」的句子,即漢文帝穿著質地較粗的絲袍和生皮做的舄,可見舄應該是用塗有色彩的柔軟熟皮子製成的。

屐,通常用木質材料製作而成。相傳始于春秋時期,,東漢以後開始盛行,到了宋元時期多被用做雨鞋,男女皆可穿。女性的木屐常常有彩繪,俗稱「漆畫屐」。

靴,本是北方遊牧民族為騎射便利、防寒保暖所穿的鞋。魏晉時期的民族大遷徙使當時胡漢兩族服飾相互影響,靴開始為中原百姓所接受。到唐代,明確規定將長靴作為男子官服中的配套足衣,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宋、明兩代。

繡花鞋

繡花鞋是漢族女子的日常用鞋,通常用棉布、綢、緞做鞋面,上面施以繡花紋樣。關於繡花鞋最早的傳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在一舉吞併十個諸侯小國後,命令宮中女子的鞋面上必須繡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欽定的十種花果紋樣,以讓後世百姓永遠記住他的赫赫戰績;同時還下令全國平民女子出嫁時必須以這種繡了紋樣的「十果鞋」作為婚禮鞋。當時,這種圖案的繡花女鞋被稱為「晉國鞋」,此後在鞋上就成了中國女子必修的功課,直到今天,繡花鞋仍為女性們穿著。

三寸金蓮鞋

三寸金蓮鞋是纏足之鞋的稱謂。關於「三寸金蓮」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起源於五代南唐:後主李煜的宮女窅娘為博君主歡心,用帛布把腳纏成弓形,並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臺上跳舞,宛若仙子淩波······纏足因此得名為「金蓮」。金蓮鞋根據造型不同,有弓鞋、高靿鞋、柳葉鞋、平底鞋、翹頭鞋等。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頒佈法令,禁止女子纏足,這樣婦女菜逐漸脫離這延續千年的桎梏。

中式傳統襪子是用梭織布料依腳型裁剪、縫製而成。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綢織物中,就有襪子出現。到宋元時期,長江流域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棉布襪盛行。民間自製布襪很厚,有的還是雙層,襪底是另外縫上去的。襪子上常常繡出各種圖案,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3、首服

冕冠,是搭配冕服所戴的級別最高的禮冠。冠頂是一塊前圓後方的板,隱喻著「天圓地方」。冕板前低後高,象徵國王應關懷百姓,冕的名稱也因此而來。冕板前後兩端,各垂有數條五彩絲線編成的「藻」,藻上穿有玉珠,稱為「旈」。冕旈有三旈、五旈、九旈、十二旈之別,戴的時候按級別而定,其中十二旈最尊貴,專用於帝王。在冠的兩側垂有兩根系縛的繩帶,其中在耳朵的高度分別配有一塊玉,稱為「充耳」,隱喻為阻止帝王聽信奸臣的讒言。

進賢冠,也稱梁冠,是中華衣冠史上極為重要的冠式,在漢代時頗為流行,上至公侯、下至小吏都戴進賢冠。古代禮制描述進賢冠,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根據冠上豎脊的數目,分為一梁、二梁、七梁等,梁數的不同,代表著官階大小的不同。此外,遠遊冠、通天冠等也都屬於梁冠範疇。

鳳冠是宮廷女子的禮冠,通常以金屬絲網為胎,其上綴有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早在秦漢時期,鳳冠就已成為命婦的特定服飾。到了明代,鳳冠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綴有鳳凰、龍等;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並不綴龍鳳,僅綴花釵,但習慣上也稱它為鳳冠。

巾,是裹頭用的布帕,主要起保暖和防護作用。作為庶民百姓的頭飾,男女皆可用,它是隨勞動產生的。《釋名·釋首飾》中有「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由此可見,早期的巾是區分官員與庶民的標誌。巾的顏色以青、黑為主,秦代稱庶民為「黔首」,漢代稱僕隸為「蒼頭」,都是根據頭巾顏色而言的。東漢時期,頭巾地位起了變化,無論貴賤均以紮進為風尚。巾通常裁成方形,因為長款與布幅相等,也叫「幅巾」。還有一類頭巾,事先被折疊成型,用時直接戴在頭上,無需繫紮,如魏晉時期流行的漆紗籠巾、東坡巾、浩然巾、四方平定巾等。

幘,是身份卑微之人所戴的一種包頭巾,主要用以束髮。在關西秦晉一帶稱為絡頭,南楚江湘一帶稱為帕頭,河北趙魏之間稱為陌頭。繫縛時,用一塊巾布從後腦向前把髮髻捆住,在前額出打個結,讓巾布兩角翹在前額以作裝飾。樂府詩《日出東南隅行》有「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的句子,其中帩頭就是幘。

襆頭

襆頭最初由民間的包頭布演化而來,隋唐之初漸漸定型,稱為一種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造型,盛行于唐、宋、明三代。從繪畫和雕塑的人物形象來看,襆頭的形狀非常多樣,有反繞至前的,斜向上的,上翹朝天的,旁加鳳翅的等等。襆頭不僅是男子的頭衣,很多宮廷女侍也使用,直到清初時才因政治原因被強行廢棄,僅在戲裝中有所保留。襆頭的變化形式很多,適用範圍也很廣,在華夏冠帽中可謂無出其右者。

六和一統帽

俗稱瓜皮帽,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制。《棗林雜俎》中有:「清時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由來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和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因為有六塊羅帛縫拼而成,取名「六合一統」。瓜皮帽的質料一般夏秋季用紗,春冬季用緞,顏色多為黑色。帽的樣式有平頂、尖頂、硬胎、軟胎幾種。平頂帽大多是硬胎,內襯有棉花;尖頂帽大多是軟胎,不戴的時候可以折疊藏入衣袋。帽頂常常綴有紅色絲線編制而成的「結子」。

花冠

花冠,用絹織成桃、杏、荷、菊、梅等花狀的裝飾物,是女子特有的頭冠。唐時初見,盛行於宋代。宋代的花冠樣式花樣百出,無奇不有。簡單一點的,將頭髮做成玉蘭花苞狀;複雜的,將頭髮梳成高髻,並將帛花堆砌成寶塔形狀。還有的將一年四季的花朵品種合插於一冠之上,叫做「一年景」。

冪籬、帷帽

冪籬與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顏的帽飾,盛行於唐代。《新唐書·輿服志》記載:「初婦人施冪籬以蔽身,自永徽中始用帷帽,施裙及頸。武后時帷帽益勝,中宗後乃無複冪籬矣······開元初,從駕官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裝露面,無複障蔽。士庻之家,又相效仿······至露馳騁而帷帽亦廢。」可見即使裝束開放的唐代,女子外出時,亦需要遮身

責任編輯:古言

相關新聞
18日麗琦東西服裝秀 漢服壓軸
河南現「穿越」婚禮 新人著漢服循古制
新唐人《穿越時空互動大展》高雄登場
周若水:詠天韻漢服唐裝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