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財富征伐運動上演 樓市瘋狂只是前奏

人氣 26776

【大紀元2016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大陸樓市瘋狂愈演愈烈。大陸官媒日前發文稱樓市瘋狂只是資本「脫實向虛」的前奏;將「脫實向虛」定性為一場由保險資本、地產資本、金融機構發起的財富征伐運動,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被裹挾其中,潛伏資產泡沫化、產業空心化及貧富分化加劇等五大危機。

文章表示,高層已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狙擊戰剛剛打響,後續或有更重磅的反制措施。文章釋放金融領域將有大動作信號。

9月9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網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及新華網轉發公眾號「智谷趨勢」的文章《【解局】警惕!資本「脫實向虛」,樓市瘋狂可能只是前奏?》。

文章說,2015年如果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驚心動魄的股災,那麼2016年,眼下正在上演排山倒海般的「脫實向虛」財富征伐運動。

文章表示,「脫實向虛」,是談論中國經濟現狀迴避不了的字眼。資本因逐利而冒險,因瘋狂而失序。值得警惕的是,現在的「脫實向虛」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錢流入樓市股市被稱為典型的「脫實向虛」,但現在,即使流入樓市的錢,也不干房地產的事,而是去炒作資本市場。流向金融領域的錢,不做主業,而是傾向於短期炒作。

兩個史無前例的數據表明「脫實向虛」很嚴重

文章列舉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直線下滑與個人房貸大爆發這兩個史無前例的數據,說明「脫實向虛」問題的嚴重性。

一是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墜崖式下滑」,是今年中國經濟最令人措手不及的一個變動。原本保持在兩位數增速的固定資產投資,今年1-7月竟滑落至2.1%,相當少見。

文章分析,增速近乎停滯僅是表象,背後涌動的現實是,民間不敢再像以往那樣花大把錢用於實業投資了。民企撐起的絕不僅是中國經濟的半邊天,長此以往,實體經濟恐怕有失血之虞。

二是7月央行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新增貸款達4,575億元。居民主要用於買房的新增中長期貸款(絕大部分為房貸)居然覆蓋了幾乎全部新增貸款。而過去五年每年的新增貸款中,房貸占比均低於40%,企業貸款才是大頭。

文章警告,企業借錢投資的動力消失殆盡,而居民借貸買房的熱情無比高漲;房價的雪球越滾越大,泡沫的表面越撐越薄,而實體產業則在寒冬中日漸萎縮,一冷一熱,經濟運行的失衡昭然若揭。

新財富征伐運動:衝鋒者、突擊者、後援隊、跟隨者

文章將眼下的「脫實向虛」定性為一場財富征伐運動;涉及面極廣,從工薪階層到深藏不露的資本機構,都參與其中,扮演角色各異。總體而言,在這場「脫實向虛」的行軍大隊中,基本上有四類角色:

其一、衝鋒者:保險資本。

文章以寶能對萬科發起的挑戰,福德生命人壽舉牌浦發銀行,陽光人壽入股中青旅,安邦圍獵金融街等為例,認為險資頻頻舉牌的背後,是萬能險的泛濫、短貸長投的賭博,是實業遭冷落、金融資產價格加倍膨脹的異常。

之所以說險資是這場「脫實向虛」運動的急先鋒,不僅因為險資下手早(2014年就已經開始局部行動,以寶萬之爭為標誌性事件,2015年下半年開始開啟密集攻勢),斬獲多,而且險資的冒險性格和激進策略堪稱這場「脫實向虛」運動的最佳寫照。

其二、突擊者:地產資本

文章分析,某種程度上,沖在「脫實向虛」最前線的隊伍分為兩路,左翼是以寶能為代表的、財大氣粗野心不小的險資,右翼是以恆大代表的地產資本。

隨著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量銳減和三四線城市出現驚人庫存,拿地建房恐不再是房地產企業的頭等大事,在資本運作中坐等市值放大才是眼下讓房企趨之若鶩的最大誘惑。當下地產企業的共識是:「買地不如買公司」。8月份恆大入股萬科和今年房地產併購案烽煙四起,皆與此有關。

不唯恆大,融創上半年有超過一半的項目儲備通過併購獲得,綠地將2016年定位「併購之年」、中海大手筆併購中信,這些跡象在在顯示,大陸房地產企業已經進入了「資產管理」時代。

文章表示,地產資本的注意力從原本主營業務逐漸轉移,近兩年熱衷於炒地皮、搞併購,無疑對愈演愈烈的「脫實向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三、後援軍:金融機構

險資和大型房企在「脫實向虛」運動中充當先鋒,他們之所以敢斗膽採取激進策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部分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的資金補給。在寶能圍獵萬科、恆大「買買買」和各地地王頻現的身後,都不難看到高槓桿的存在以及銀行、信託、私募等機構的加持。他們是後援軍。

對金融機構來說,把錢投向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等同於低回報率和高風險,相反,與險資、地產資本合謀,先知先覺地參與到「脫實向虛」財富征伐運動中獲取高回報率,是現實考量之舉。

文章認為,後援軍不屬於高調角色,但任何一場戰鬥,沒有他們便無法開打,因此,後援軍的角色不可小覷。

其四、跟隨者: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

這場「脫實向虛」運動,可以看到前後兩大方陣,第一層方陣由險資、房企、以及一些金融機構構成,提前行動,猛烈進攻。

由於信息獲取後知後覺,加上資金有限、集體行動成本大,單打獨鬥的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只能位居這場「脫實向虛」運動的第二方陣。

文章表示,填滿他們內心的,與其說是獲取財富的慾望,不如說是在財富漩渦中被拋棄的恐懼。

「脫實向虛」潛伏五大危機

眼下,有很多人在買房,房地產商的銷售業績蹭蹭蹭往上漲,在政府的助力下去庫存可謂立竿見影。不過,詭異的是,當房地產企業把以前建好的房子賣出去後,卻不願意再繼續加大投資開發了。

2016年,國內的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速停留在個位數,而銷售額增速則基本不低於40%。如此巨大的剪刀差,釋放的信息再明顯不過:房地產企業不差錢,但再去投資房地產卻十分吝嗇!那麼多出來的錢,要流向哪裡?

文章警告, 「脫實向虛」財富征伐運動轟轟烈烈,然而,潛伏的危機不可小覷。目前來看,對「脫實向虛」危險性的警告,主要分為「五論」:

1.資產價格泡沫論

大量的資金脫實向虛,進入虛擬經濟,就會把資產價格炒起來,從而形成未來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從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來看,已經脫離了絕大部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脫實向虛」運動只會進一步吹脹資產價格泡沫,泡沫越膨脹,距離破滅的時刻就越近。

2.產業空心化論

「脫實向虛」對金融產業不一定是好事,對實業卻一定是壞事。當人才、輿論和資金都轉向資本炒作的時候,實業的萎靡是無可避免的後果。這會導致產業空心化,帶來資本市場的泡沫。

3.貧富分化論(中等收入陷阱論)

在一二線城市,未來的貧富階層某種程度上變成了「有房階層」和「無房階層」,房價,成為不同階層之間跨不過的天塹。「脫實向虛」的結果,推動了資產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社會分化。這種「脫實向虛」的趨勢不僅不利於繞過「中等收入陷阱」,反而會增加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4.阻礙「供給側改革」論

「供給側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把資金、人才和需求引導至新興產業、符合消費升級的新領域。「脫實向虛」更深層次的危險性在於,它會導致實體產業的「供給側」無人願意改革,無資源用以改革,最後會導致「供給側改革」淪為鏡中花水中月。

5.「系統性危機」論

現在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最怕的不是區域性危機,而是系統性危機;一旦系統性危機爆發,則其走嚮往往超過掌控範圍。現在的「脫實向虛」,如果任由其像病毒一般滲透進各個角落,不僅會抽空實業的信心和資源,而且會像美國次貸危機一樣產生全局性影響。

在美國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之前,在日本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之前,都曾上演過「脫實向虛」的大戲,但無一例外,財富的煙花散盡之後,迎來的是沉重的打擊。

文章警告,任由「脫實向虛」的野馬亂奔,結局可能一發不可收,金融危機可謂殷鑑不遠。而眼下,中國經濟就站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上。

狙擊戰打響 後續或有更重磅的反制措施

「脫實向虛」問題,已是中國無法迴避的一道坎。決策層顯然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手段頻出,正面狙擊。

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劍指資本炒作,其意味不言而喻。最近兩個月,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管理層紛紛公開表態,要遏制資本「脫實向虛」的傾向。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險資充當急先鋒的角色已經引起上層注意。

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是,8月份保監會全面收緊萬能險在市場的流通(萬能險可是寶能和恆大在資本市場上有恃無恐的一大利器),多家金融機構已暫停中短期萬能險品種的銷售,且額度大幅收緊。保監會大刀一落,砍掉了「脫實向虛」運動領頭羊的重要輸血管道。

最近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撂下一句狠話:「這幾年,少數公司進入保險業後,在經營中漠視行業規矩、無視金融規律、規避保險監管,將保險作為低成本的融資工具,以高風險方式做大業務規模,實現資產迅速膨脹,完全偏離保險保障的主業,蛻變成人皆側目的『暴發戶』、『野蠻人』」。

7月份,銀監會召開會議,警告要「重點嚴查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資金『脫實向虛』的行為。」看來,金融機構這個後援軍也引起了高層的注意,並採取了適當的措施。

文章最後表示,從最近兩個月官媒的預警來看,狙擊戰才剛剛開始,更重磅的反制措施還在後頭。

住建部談樓市調控 透露中央層面信號

《經濟參考報》援引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今年9月到明年上半年,樓市總體將出現短期調整,深度調整城市更加集中。

9月6日,中共住建部官網發布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的實施方案,透露中央層面信號。其中,完善房地產宏觀調控被置於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一環。

方案強調,完善中國房地產宏觀調控,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建立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監測機制;實施住宅用地分類供應管理;完善和落實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建立公開規範的住房公積金製度……;加大對建築、房地產等企業和人員的監管……。據稱,該方案將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分三個階段完成。

官媒警告:金融風險或在2017年集中爆發

據新浪財經9月7日報導,除了瘋狂的地王、房價和政府的調控,還有一個重要的樓市變量被忽視,即「房抵貸」產品。而這顆潛伏的地雷,正在默默地給樓市輸送著槓桿。

9月7日,中共官媒新華社主辦的《經濟參考報》報導稱,資產泡沫在堆積,而銀行涉及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還在快速增長。從已披露的上市銀行的中報數據來看,房貸業務幾乎已成為各家銀行貸款業務的絕對主力。除了表外貸款,銀行表外資金還有相當一部分流入了房地產企業。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新增了5,500億元。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市場的火爆掩蓋了部分市場風險。但房價「泡沫」風險與高企的個人按揭槓桿風險正逐步累積,樓市一旦調整,可能帶來不小的金融風險。如不及時化解,預計此類風險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發,一些一二線城市可能也難以倖免。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上海限購新政實施月餘 住宅成交量下跌過半
上海豪宅價格漲幅冠全球 樓市泡沫風險加劇
中國樓市已成全球最大賭場 內幕驚人
上海又誕新地王 發改委釋調控一二線房價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