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青少年傷害頻傳 專家:多關懷青少年情緒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開學一週,陸續發生國、高中生自我傷害事件。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西森11日提醒,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抗壓性與挫折忍受力較低,家長或師長應留意任何可能產生壓力的刺激,及他們主觀的想法與感受,也要留意單一自殺事件所帶來無望感、合理化、社會孤立感與模仿行為等後續效應。

國、高中階段青少年最容易出現害怕、羞愧、憤怒及憂鬱沮喪4種情緒。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青少年最怕被人批評、輕視,尤其是當自己的「害怕」被別人發現又加以嘲笑時,殺傷力最強。青少年最討厭丟臉和糗大的感覺,如別人學得又快又好,自己卻學不會;很多青少年會出現鬧彆扭、頂撞師長、跟兄弟姊妹爭執,特別是當行動受到限制,如想買手機、想玩電動家長不同意,或感覺被騙時,更會產生報復式怒氣,做出非理性行為。

林萃芬建議,父母師長應常常覺察孩子情緒的狀態與轉變,把孩子的情緒反應,當成雙方學習成長的最佳機會,不要試圖阻止或壓抑孩子的情緒。同時帶領孩子練習表達情緒,適時說出內心的需求、情緒、感受和想法,才不會凡事悶在心裡,讓父母師長只能在旁乾著急。

當父母師長聽到孩子有自我傷害的念頭或語言時,林萃芬提供「四不原則」,父母師長不要否認青少年孩子想要自殺的真實感受,也不要被嚇到,以免慌了手腳。更不要責備或羞辱孩子不孝、只會逃避問題,也不要論斷自殺是對或錯。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珍惜生命。】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