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子無爭 揖讓天下

宋寶藍 整理
李淵曾祕派秦王李世民尋訪丹丘子,但與世無爭的丹丘子徹底地隱匿了蹤跡,逍遙世外。圖為宋人《臨流獨坐》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相傳隋朝開皇末年,有一位老翁去拜見唐高祖李淵。老人的相貌清奇高古,與眾不同。李淵很敬重老翁,設席招待他。喝到酒酣之時,老翁談起眼下時事,說道:「隋朝將亡,李氏將興。這是上天的安排,會應在您身上吧?希望您能自重自愛。」

當時隋朝還沒有滅亡,李淵還是隋朝臣子。聽到這番話,不免感到惶恐,連忙拒絕了。

老翁說:「既然是天神所授,您只管安心地接受。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前朝寂寂無聞,到北周時承襲父爵因而興起,靜帝禪位與他,楊堅一統南北,結束了晉魏以來的割據情勢。雖然楊堅得到天子之位,平定了南方,但最終楊家要被您推翻。上天將會開導啟悟您。」

老翁接著說:「您的德行修養已入門,又有大富大貴的相貌。如果接受上天的安排,很容易就會取得成功。但是,您應當排在丹丘子之後。」李淵不知道丹丘子是誰。

老翁說:「這位丹丘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世俗之外,恐怕不會再為世俗塵網勞神勞心。假如他屈就到這兒,您又不想和他在中原相爭,就應當輔佐他。」

李淵問起丹丘先生的居所。老翁說他隱居在鄠、杜二縣的交界處。李淵在袖子藏了一把短劍,就去尋訪丹丘先生。

丹丘先生的道德修為很高,容貌高潔淨雅,光看他的儀表就令人敬畏不已。李淵伏身叩拜在草廬前,丹丘先生正坐在几案後面閉目養神,神情泰然自若。李淵叩拜還沒來得及站起來,丹丘先生就對他說道:「我厭倦凡塵濁世已經很久了,而你的心裡依然裝著世事。你我二人相距懸殊,幸好我沒有遭你忌恨。」

聽到這番話,李淵驚愕不已,連忙向他叩首道謝,說道:「隋朝將要滅亡,已經有神人告知我。上天賜予帝位,就在我李氏宗族中。我知道先生有修德濟世之道,也將有天人合一的徵兆降在您身上。如果我們二人不相上下,必用武力一決雌雄,把智慧用在權謀詐術之上。我擔心中原會陷入災難,就像昔日劉邦、項羽相爭一樣。今天我來到這裡,其實是有心拯救百姓免於塗炭。沒有想到,先生您慷慨大度,如唐堯、虞舜二帝一般將天下禪讓於我,您自己卻甘於追隨巢父和許由(註)的腳步隱居起來。我的見識短淺,實在不足以窺見天地間的法理。」丹丘先生笑著點點頭。

李淵接著表示,天下之廣大,有些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考慮周全,總結前朝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因,在於任用輔佐的人是否得當。

丹丘先生說:「當年范蠡在會稽山用五千多人,就戰勝了強大的吳國。後來范蠡功成身退,離開越國,來到齊國為相。在齊國,他卻沒有什麼可稱道的。難道他在越國聰睿,到齊國就變笨了嗎?功業隨著天時而變化,不是人可以肆意妄為的。興衰自有它的定數,時機是否契合,又怎麼是人力所能及的,這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說罷,李淵沒有再說什麼,他知道自己不能強迫他,惆悵地望著丹丘子,轉身離開了。唐朝武德初年,李淵密派秦王李世民到鄠、杜二縣交界處尋訪丹丘子,但是到那兒一看,發現丹丘子的草廬已成為一片廢墟。與世無爭的丹丘子徹底地隱匿了蹤跡,逍遙世外。@*#

李淵表示,天下之廣大,有些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考慮周全,總結前朝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因,在於任用輔佐的人是否得當。圖為無名氏《松下對談》。(公有領域)

據《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十七

註:
巢父:相傳為唐堯時的高士,山居而不營世利,以樹為巢,而居其上,故稱為「巢父」。許由:上古之高士。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想挑選一名宰相。現成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魏成,一個是翟璜。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請大將軍李克一起來商量,共同研究選定出一個。
  •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 西漢時,邛都縣(四川省西昌縣東南)老太婆和龍王兒子的一番奇妙的相遇……一生樂施好善的窮老太婆,對世人慈悲,就是見到小貓小狗,甚至爬蟲之類的動物受了傷,她都給它們上藥包紮、餵養它們。龍王的兒子聽到了想要親自驗證一番。……西漢時,邛都縣(四川省西昌縣東南)老太婆和龍王兒子的一番奇妙的相遇……一生樂施好善的窮老太婆,對世人慈悲,就是見到小貓小狗,甚至爬蟲之類的動物受了傷,她都給它們上藥包紮、餵養它們。龍王的兒子聽到了想要親自驗證一番。……
  • 這對難兄難弟,並沒有血濃於水的親恩,卻有淡水之交的君子之義。「臨難方知意氣真」,吳保安和郭仲翔的信和義成就了一樁千古傳奇。
  • 「一花一世界」意味著每個微小事物皆包含無限寬廣之世界的可能性,反映宇宙廣大多元層次的存在。然而人受限於現實之眼,往往看不見它們的存在,但有時會有機緣見到一點神跡,可能藏在葫蘆裡,或是出現在地洞中。
  • 錢穀 白嶽遊圖冊 白馬夫人廟
    中國古代有許多神話傳說,記載著虔心求道之人,上山下海求仙學道,最終偶遇神仙,或入仙山仙洞,最終修得圓滿。《廣異記》裡就有這麼一段誤入仙地的故事,但闖入者卻是一群盜賊。他們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呢?
  • 古今中外奇特的避疫方式,是神話還是更高的科學?生物學家的發現顛覆令人大開眼界。原來這樣做,才不怕瘟疫找上門。
  • 國畫
    身為地方官,他的母親卻擅自開倉放糧。但他不但沒受罰,反而受皇帝重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孟良是楊延昭手底下的一員勇將,他身負家傳武學,力大無窮,擅長使用一對大板斧,在戰場上罕逢敵手。在評書、小說描述中的的孟良僅是個勇猛的戰士,缺乏將才,然而在傳說中的故事的描述卻是粗中有細,一度還單獨擒住遼軍的大將大鵬呢!
  • 韓伯俞被母親杖打,卻為母親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見絲隨染料而變色,悲嘆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