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發現38億光年外行星

人氣 3020

【大紀元2018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愛因斯坦在一百年前提出描述時空可變的相對論。如今,科學家依靠他的理論,觀測到極為遙遠的很小宇宙天體,位於30億光年外的行星。

雖然在我們人類的眼中地球非常大,但是她和太陽比起來,相當於米粒和房間的比例;宇宙太大,因此相比之下行星太小。僅在銀河系中,雖然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無數顆,但是我們幾乎不能觀測到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及其周圍的行星,更何況在銀河系之外更遙遠的空間的小小行星。

但是藉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科學家可以觀測到極為遙遠的行星的存在。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廣義相對論,論述宇宙時空是可變的。此後,科學界先後證實愛因斯坦理論預測的光線彎曲、紅移等現象。(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科學家使用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憑借相對論所描述的時空效應,判斷出38億光年外RX J1131-1231 星系內的行星。

據物理學網站phys.org 2月2日報導,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之外觀測到行星。

主持該研究的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說:「發現這些星體,我們非常激動。這是第一次發現銀河系外的行星。」

錢德拉太空望遠鏡(Chandra)使用X射線觀測深太空中的星體。(錢德拉望遠鏡視頻截圖)

科學家表示,這些小行星是使用引力微透鏡技術進行這種觀測的最佳研究對象,所得到的X射線圖像特徵說明星體的質量大小。

「引力微透鏡技術」即為空間可變效應,光線在可變的空間場中發生彎曲,具有類似普通光學透鏡那樣的作用,科學家因此可以判斷,進入望遠鏡視野的光線來自於極為遙遠空間的星體。

科學家還表示,由於距離過於遙遠,所判斷的行星是一群遊走於星系邊緣的行星,而不是圍繞某個恆星旋轉。而這些行星的大小大致在木星和月球之間。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奎萊斯博士後(Eduardo Guerras)進一步解釋,雖然觀測圖像不清晰,但是這種微透鏡技術非常有效,能夠判斷出星體的存在位置、質量大小。

該研究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示意圖:科學家使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 (NASA/W. Stenzel)。

實際上,這不是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近十年來,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數以千計的行星,甚至有類似地球大小的星體,為尋找外太空生命蒐集有用的線索。

另外,科學家此前利用時空可變效應,發現了一座歷史超過130億年的極其古老星系,僅比所知宇宙年齡小5億年。

這座編號為SPT0615-JD的極古老星系的直徑僅為2500光年。相比于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SPT0615-JD是小個頭的天體。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國際小組與西澳科學家首次測到愛因斯坦引力波
聽見宇宙中重力波 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
用愛因斯坦理論 科學家繪製第一張宇宙時空圖
本年度最重大科研成就:證實愛因斯坦預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