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闖禍的兩兄弟:爸爸,你可以不要笑場嗎……

【大紀元2018年03月09日訊】誰家孩子不闖禍?所有父母親都會遭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狀況,當孩子闖禍時,他們純淨的心理、可愛的面容,很容易就讓父母心軟。

影片裡孩子的父親記得自己有「教育」孩子的義務,一開始還很認真的進行機會教育,然而啊然而,終究抵不過孩子的吸引力,爸爸最後竟然笑場了,還不只一次!這位爸爸啊,你知道這樣會讓孩子更迷惑,更無法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嗎?

當孩子闖禍時,教養專家說:「恭喜你,你和孩子都擁有了一個成長的機會。」許多父母在教養中習慣於訓斥,或是急於進行裁判。雖然這些都是在「教育孩子」的大概念下進行,但是,如果審視自己對孩子採取甚麼行動、說那些話時的細微心態,換句話說,多體會自己的「用心」,其實父母會收穫更多。

不急著訓斥與裁判的父母該怎麼做?教養專家建議,當孩子闖禍時,父母不妨用問題來引導,以下這幾個問題可以多運用。

1. 發生什麼事情了? 

不讓自己誤判,也給孩子有機會說出他的觀點。

2. 你的感覺如何?

關注孩子的內心狀況,更能讓孩子恢復到比較平靜的狀態,也更能接受家長的引導。

3. 你想要怎樣(甚麼)?(What do you want?)

拒絕承認錯誤的孩子通常還有沒有達成的目的,不妨直截了當詢問。

4. 你覺得我該怎麼做?

不管孩子的目的合理與否,問他的看法都會讓他感到受尊重。

5. 這樣做有效嗎?

以問題代替說教,多用事實來讓孩子自己思考、發現錯誤。

6. 你決定怎麼辦?

有時候,闖禍的後果也可以透過討論來進行,通常孩子會更樂意承擔自己決定的後果。

7. 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做?

確認孩子是否真的認識到這次事情的錯誤。

責任編輯:段籬

放學後——孩子「開心轉換」的關鍵時段

作者:芭芭拉‧丹澤(Barbara Danza) 陳潔雲 譯

自由的玩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很可能比父母給他們報名的活動有價值得多。(shutterstock)

我的孩子們開始上小學後,我驚訝地發現,放學後的一兩個小時竟然這麼有挑戰性。

在校6小時(實際上是6小時25分鐘)後,平時開心的小傢伙們會表現出急躁、悲傷和疲勞,要過渡到屬於家庭作業或課外活動的下午時段總是相當困難。

很快我就明白,堅持讓他們進家門五分鐘就做功課,或追問他們一天過得怎樣,均非上策。相反地,溫柔地歡迎孩子回到溫暖的家,留下一些自由與寧靜,孩子會更快樂,下午時光也會過得更好。

新學年又開始了,以下就是孩子放學回家時你可以考慮的一些想法。

孩子可以倒下的柔軟之地

我還記得早前,心理學家和脫口秀主持人菲爾博士(Dr. Phil)現身「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討論婚戀關係。他談到理想的伴侶總能成為另一半「可以倒下的柔軟之地」。

我一直很喜歡這一意象,就是為親人提供「可倒下的柔軟之地」。我認為這就是孩子們從學校回家時所需要的東西。

他們一直被關在室內,坐很長時間,整天聽大人指揮,被經常很趕的嚴格的時間表拴著,並且還泡在一種需要耐心寬容才能挺過來的環境中。作為家長,與其繼續一天的匆忙,將他們的待完成事項列表拉得更長,也許我們能在心靈中保有柔軟,通過放慢節奏,通過溫柔、善良和慈悲來作為「課後轉換」的緩衝。

家的溫暖

居室的狀態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雜亂無章會限制人的專注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你可能並不需要研究來告訴你:敞亮乾淨的空間比凌亂無序的空間給人的壓力更小。由此,以整潔的家迎接孩子歸來是有益處的。

我發現,播放寧靜的音樂、點蠟燭、少開電燈,都可以讓家中的境更寧靜祥和。

暫停「訊問」

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意識到,放學後我問孩子的問題(「今天怎麼樣?午間休息你都幹甚麼了嗎?午餐好吃嗎?美術課怎麼樣?你的好朋友怎樣?」)會讓他們感覺很累,而不是像我想的那樣能鼓勵他們、幫到他們。

用擁抱和微笑、用溫柔的話語和平靜的舉動代替用心良苦的「訊問」吧。讓他們回家,就只是回家而已。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做好準備時,會敞開心扉和你分享和溝通。

容孩子釋放壓力

我也曾經認為讓孩子把功課儘快做完、為其它活動讓道很重要。就讓我們趕緊了結它,這樣就能享受一天中剩下的時光,對吧?

等待太久才開始寫作業可能讓晚上變得令人沮喪,這是肯定的。而在到家的一刻和開始寫作業之間的時段裡,用放鬆來進行緩衝,對孩子會有莫大幫助。

準備一份健康的零食和飲水,讓您的孩子回家後能將在學校一天的壓力釋放出來,可以一切會變得不同。

不要安排過滿

課後活動為孩子開發興趣、學習新事物提供了很棒的機會,但不需太久,這些活動所佔用的時間就會使之變得弊大於利。

對於侵占孩子時間的活動,要格外有選擇性。別忘了,這些活動將取代自由的玩耍,而後者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很可能比你給他們報名的活動有價值得多。

祝福您和您的孩子擁有美妙的新學年,以及開心的「課後轉換」!

點閱大紀元親子教育撰稿人芭芭拉‧丹澤(Barbara Danza)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