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紫玉金砂(1):紫砂文化淵源

作者:唐韻

宜興紫砂文化大師吳達如曾評定盧明收藏的清代大師陳鳴遠的《松鷹》梨形紫砂壺是世間不可多得之珍品。(東豐號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74
【字號】    
   標籤: tags: , ,

前言:

宜興紫砂器是歷經千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品,底蘊極深,紫砂壺不僅是實用器物,還集繪畫、詩文、書法、印款、雕塑等藝術於一身,顯示出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但當今紫砂業已經淪為造假化工、贗品、灌漿品、代工壺、機器車製、手拉胚假紫砂的市場。

尤以近年電商以及網拍的風行,商家利用人們喜歡放漏撿漏 [1]和貪小便宜的心理,恰恰促成了假貨的橫行。部分紫砂藝人為抬高身分,自封大師或各種稱號早已泛濫成災,誤導消費者,盲目以「大師」職稱來選壺,敗壞風氣!

這一切是市場導向誤區以及從業者道德下滑所致,消費者購買此類藝術品要有正確的心態及辨別知識,紫砂從業者也需堅守紫砂藝術的本質與本心。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業者的紫砂工藝者,從藝也必須具備有「藝德」才是。

江南茶館 (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不論商業市場如何改變,也要堅持正統泥料,保持傳統器形,維持獨特紫砂器製作方法,有了這些「泥、形、工」的基礎,藝術才得以傳承。本文希望從頭說起,從各種角度說說紫砂的過去以及現在。

* * * *

「紫玉金砂」的美譽

紫砂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茶具之首」的美譽,它和茶文化融入中華民族的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紫砂文化。獨特的工藝、古樸優美的造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融於一壺,使得中國歷代文人墨客皆鍾愛紫砂壺。

江蘇南部宜興(古稱陽羨)的紫砂罐聞名古今中外,文獻記載有多種稱謂,如「泥壺」、「紫砂罐」、「宜壺」、「砂器」、「紫砂器」、「龔春壺」、「紫玉金砂」等等,雖名號不一,指的都是宜興的紫砂壺[2] 。

「紫玉金砂」是對紫砂的一種讚譽和美稱。稱紫砂為「紫玉金砂」,是因為用宜興丁蜀鎮黃龍山優質紫砂泥製成的紫砂壺,經泡養則溫潤光潔、古樸典雅猶如紫玉,隱隱中隨機乍現的石英光澤,似滿天的星斗,抑或像紛揚的雪花,給人「紫玉金砂」之感。

紫砂壺內近拍石英繁星點點(唐韻紫砂提供)

尚茶的清雅之士,在飲茶之際、摩挲把玩之中,「紫玉金砂」的氣質就日益浮現。明代聞龍在《茶箋》中就說了紫砂壺的奇妙特質,他有個老友周文甫愛紫砂名壺龔春壺如掌上明珠一般,不時摩挲寶愛,「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真奇物也」。[3]

這把歷史悠久的紫砂壺,鳳在上、龍在下的紋飾獨一無二,不小心遺留在壺內的茶葉多年後不發霉不腐爛,足見老壺工藝之神奇。(東豐號提供)

紫砂壺說源起  供春壺勝於金玉

唐代以前,茶器與食器可能不分。在《茶經》中的茶器中,有熟盂、碗和鹺簋(音cuó guǐ,同「嵯軌」,是裝鹽的圓瓶、圓罍)等這些瓷器,但是還沒見到壺,茶碗是主要的茶器。隨著飲茶風氣普及,茶器日趨工巧。

第一幅表現茶文化的丹青開山之作《蕭翼賺蘭亭圖》。圖為宋代摹本,仍保有唐代古風,當時茶碗是主要的茶器。(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洪武年間廢團茶,興葉茶。從此改變了人們的飲茶方式,興起壺泡茶之風尚。到了明代中期以後紫砂壺登上茶湯臺,紫砂壺也在明代的茶畫中留下了許多影像。明人周高起《陽羨茗壺系》一書中記載,紫砂陶器的元祖是宜興金沙寺的一位和尚,供春(也稱龔春)是正始。

這位和尚的姓名並沒有流傳下來,只知道這位閑靜的和尚與陶缸陶甕很有緣的樣子,常常身處其間,他會以手工摶土煉土捏陶作壺,燒成後留給人使用。供春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人士,宜興進士吳頤山(吳仕,字克學)的家僮。吳頤山是正德九年進士,未中舉之前在宜興金沙寺讀書,供春隨侍左右。空暇之餘,供春常偷學老和尚作陶壺的竅門,自己嘗試淘泥摶胚,時時學之習之,加上天賦,才智巧思,迥異常人,終成陶藝大家。

 

明代陳洪綬《閒話宮事圖》,圖中桌上放著紫砂壺。(公有領域)

金沙寺前有一顆老銀杏樹,樹幹上長了不少樹癭(局部增生形成的瘤狀物),供春留下的名壺「樹癭壺」據說就是從這銀杏樹上得到靈感的啟發。此壺呈栗色,壺面凹凸不平,狀似樹癭,質樸古雅,別具匠心。這獨樹一格的紫砂壺,受到當時社會名流雅士們的認同、欣賞和讚歎,給起名叫「供春壺」。因此,供春遂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姓的製壺良工名家。

供春壺栗色暗暗,如古金鐵,敦龐周正,款式新奇萬變,受人愛惜珍藏。主要還有「龍蛋」、「印方」、「刻角印方」、「六角宮燈」等等。當時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之傳說。從此後在明代紫砂工藝得到了開展。宜興產紫砂泥,宜興窯就以製陶、製紫砂器為主。明書畫家徐渭詩中說:「青箬舊封題穀雨,紫砂新罐買宜興。」這是明代中晚期文人名士愛用紫砂壺的一個縮影。

聞名海內外  紫砂與黃金爭價

明代中晚期,宜興均陶和紫砂壺成為非官窯作品而入宮的民窯作品;此時,紫砂器也得到海外的珍視,《宜興縣誌》記載,明末,紫砂器被葡萄牙商人帶到歐洲,稱為「紅色瓷器」(因紫砂中的「紅泥」成器故稱)。明末清初紫砂器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清初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喜愛宜興均陶和宜興紫砂器,特別是乾隆帝愛之尤深。

乾隆帝是一是二圖。乾隆帝身著漢人服飾,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公有領域)

清中葉以後,文人墨客參與紫砂壺的設計製作,運用書法、詩畫、篆刻、雕塑、鏤空、鑲嵌、泥繪、彩釉、絞泥、摻砂、磨光等技法,一壺之上匯集了工藝技法之大成。文人參與製壺,是清代紫砂壺工藝突出的時代特徵,且成為清代壺藝的主流,其優秀作品,不僅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藝術品。官宦之家、文人畫家對紫砂壺的推崇喜愛,更促進了紫砂器的繁榮發展,大大提高了紫砂壺的價值。尤其是裝飾了富麗華美的琺瑯彩和泥繪畫面的紫砂壺,身價倍增。在《陽羨茗壺系》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一壺重不數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

由十七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歷經明末、清、民國初年約三百年的時間是紫砂壺的黃金期,也是紫砂工藝史上百壺競新的高峰期。

清.【金鑲玉描金老壺】 邵基祖製紫泥壺。邵基祖,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製壺精雅,體堅質淨,亦以粉彩技術稱長。(東豐號提供)

紫砂壺復興 台灣成了第二故鄉

民國才起步不久,中華民族陷入連年的內亂外患,百業凋弊,紫砂行業也無法一枝獨秀。近代紫砂真正繁榮起來是從香港和台灣開始的。

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韓、港和台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達、生活富足之餘,對藝術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商人和收藏家認識到宜興紫砂獨特的價值,因此在20世紀70至90年代期間大量收購宜興紫砂產品,由此觸發了紫砂壺市場的火熱。

中國大陸在二十世紀90年代後期,經濟活動因得到外資注入和大量提供廉價勞工而活絡,一些收藏家也開始大量收購紫砂壺、回購海外紫砂壺。到了2005年宜興黃龍山封礦之後,造假的化工紫砂壺海量淹沒市場,紫假砂壺傾銷至台灣及各國華人地區。

在台灣民間經過幾十年的收藏,保存了一定數量的紫砂壺,保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因此,說是紫砂壺的第二故鄉也不為過。

注:

[1] 放漏撿漏:撿漏兒,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話,貨主眼力不濟好東西當成通貨給賣了,撿到從別人手裡漏出的好東西,就是用遠低於正常市場價的價格買到好貨。

[2] 法制標準的科學定義是「用質地細膩、含鐵量較高的特徵黏土製成,呈色以赤褐為主,質地較堅硬,且透氣性能好的無釉陶器」。

[3] 「嘗畜一龔春壺(*紫砂名壺),摩挲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真奇物也。 」

@*#

責任編輯:古容

—點閱【紫玉金砂】系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把乾隆年間宮內御用的「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餘壺」,近日在瀋陽市專場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55萬元的天價賣出,創出國內紫砂壺拍賣的新高,此前曾有一把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拍出147.7萬港元的歷史紀錄。
  • 提起紫砂壺,所有的人都會立刻想到宜興。從宋代紫砂創製開始,直至明末臻於成熟,歷代的名壺、名家幾乎都出自於宜興,宜興因此也得到了陶都的美名。但是你也許不知道,有著「天下第一壺」之稱的提梁紫砂壺竟一直藏身於南京市博物館裡。
  • 以紫砂泥為原料,造型古樸,澤地典雅,貴如鼎彝...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 (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近日的「紫砂門」事件曝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假冒偽劣紫砂壺,尤其以低價產品為甚,大陸的紫砂壺市場一度陷入冷清。但在拍賣市場,貨真價實的紫砂藝術品卻逆勢而動,成交火爆。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把1948年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相明石瓢壺」以1232萬元創出紫砂壺拍賣世界記錄。
  • 中國古代茶具,又稱「茶器」,泛指採茶、製茶、貯茶、烹茶、飲茶等使用的各種工具。明許次紓《茶疏》︰「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 歷經三代「養土」的宜興紫砂泥,在陶師巧手打造下成了一把會呼吸的壺。且看資深茶道師沈武銘如何掌握壺、茶、水的頻率,譜出和諧的旋律,泡出一泡令人內心悸動的好茶。
  •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製造於一體的陶土工藝品...
  • 紫砂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內斂古樸的紫砂壺與茶文化,在泡養間根脈依存,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陶冶人們的心靈。近20年來在商業利益掛帥下,傳統紫砂文化早已被拋諸腦後,想買真正的紫砂壺,必須具備相關辨別常識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