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下 老人吃飯不是件簡單事

老人屬於風險群體 可能需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與社會隔離 送餐服務需求量更大

人氣: 81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美國紐約報導)疫情期間,老人中心關閉,但老人送餐服務沒有停止,需求量反而更大。主管市議會老人委員會的陳倩雯議員18日致信老人局,要求給服務老人的機構配置物資或報銷緊急花費,免除與服務利用率和送餐合約有關的所有罰款,並推遲家庭送餐RFP(公開投標)。

紐約市「車輪上的免費食堂」項目是為行動不便的耆老提供送餐上門服務,人瑞中心是最早提供服務的一家。中心主任伍寶玲說,現在的需求量更大,原本這些午餐按照會員申請提供,但隨著疫情危險性增加,老人屬於高危風險群體,一些子女要求緊急加入該項目,「等不及辦手續了」。

她說,人瑞中心目前4個人的送餐組要送100多份餐盒,工作人員也都「七老八十」了,面對增加的需求,她只能在區域範圍內「看人手和路程是否順路而定,因為所有餐盒必須在2個小時內送完,最後一份要符合溫度才合格。第一份160華氏度,2個小時後的餐盒同樣要160度。熱餐要保溫袋,冷餐要保冷袋。」

為了避免送餐中可能出現的交叉感染,疫情期間全部採用「無接觸」送餐。「按規定不準入門,敲門喊一聲『餐來了』,聽到回應後,把餐盒放門口讓他們來拿,避免接觸。」伍寶玲說,餐食盛裝全部采用一次性飯盒,避免二次回收利用。此外,工作人員一律戴口罩。

疫情下,需要透過足夠的營養來強化自身的抵抗力。伍寶玲說,所有的午餐既要講究「營養均衡」又要講究「低鹽低油防三高」,每天的菜譜都不相同,並配有牛奶、生果,比如每週三吃海鮮,一些老人說不吃三文魚,要吃蝦,飯堂就要設法做蝦,「既要夠份量,又要夠質量,儘量讓他們吃得好、吃得健康一些。」

* 怕孤寂

目前紐約市的疫情繼續惡化,市府說而60歲以上的人群有更大風險。伍寶玲說,面對疫情,每個人的處事態度都不同,「有人淡然,天塌下來當被子蓋;但很多有基礎病的老人人心惶惶,除了感染危機,最慘的是孤寂。」

送餐服務的群體主要是80歲以上的獨居長者,送餐的人也許就是獨居老人一天能接觸到的唯一的人,所以工作人員在送餐之餘,會儘可能主動關懷,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幫助看信等,如果老人有任何異狀,就要上報。

老人的用餐需求,也需要隨時跟蹤,「一旦發現人不在或無回應,就要緊急聯繫家人,問清楚情況。住院了要減送餐,一旦他出院了,又要立即加餐。所以每天的送餐數量都在變化。」伍寶玲說。

因此即便送餐辛苦,一餐只收會員捐助性的5毛錢,還需要籌款彌補資金空缺,伍寶玲說送餐的老人團隊都沒有在疫情期間休息,仍然一週送六天餐,讓老人和行動不便者吃飽吃好沒煩惱,「患難知真情,就算自己做得累趴下,都覺得沒有辜負這一天。」◇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