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用一計 讓富家子敗光了財產 結果感人

文/杜若 整理
殷翁行事高義而且又有遠見,不是尋常小輩所能企及。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44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清朝時,有一富家子弟飲酒賭博,敗光了所有的家產。在他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時,出現了一位老翁。一年以後,富家子弟恍然醒悟,原來財產是這樣敗光的,而老翁為了他實在用心良苦……

清朝時,安徽績溪縣有一位殷姓老翁,與柳翁頗有交情。柳翁臨死之前,將兒子託付於殷翁。柳家兒子長大後,心思不定,整日在外遊蕩,加之品行不良,終日以飲酒博戲為能事。

殷翁對他說起柳父的遺言,苦口婆心地勸他走正路,每次都是說到痛哭流涕才做罷。但柳家兒子始終沒有悔改的意思。

殷翁知道難以改變柳子的心意,於是找人跟他賭博。柳子博戲,賭注下得越來越大,每次賭輸就去賣田還賭債。殷翁就出錢託人買下了那些田產。凡是柳家田地所生產的穀物,殷翁都妥善處理安置。

後來凡是柳家兒子所賣的田地、金玉器皿、字畫古玩,殷翁全都以柳家田地所收入的錢財,一一購買過來。不到幾年,柳家的良田財產全都歸到了殷翁的手上。

久而久之,柳家兒子變賣了家中的一切,最後連所住的房子也都賣了,財產全歸了殷家。柳家兒子沒有謀生的能力,既沒有了住宅,也沒有了立錐之地。他開始輪番寄宿在親戚家。

因他品行不正,又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常常受到親戚的蔑視,時常遭到只能吃剩食的羞辱。繼而,柳子輾轉到僧廬道觀借宿,久了僧人道士也很難收容他。柳子無力謀生,最後只好在街上乞討。夜裡席地而臥,與群丐為伍。

有一天,殷翁招柳家兒子來到家裡,為他沐浴更衣,供給他飲食。殷翁說:「你還記得我以前給你說過的話嗎?」柳子悲從中來,痛哭自責。殷翁說:「你失去的財物,不可能再回來了。你姑且努力讀書,或者還有成才的希望。」殷翁收容柳子在自己家裡,柳家兒子從此果然發奮讀書,一年以後,竟也考上秀才,名列諸生籍。

殷翁看到了他的改變,就將以前買下的柳家田宅盡數歸還給他,說:「我見你沉迷不悟,難以用言語喚醒你,不到山窮水盡,你不會知道改變。所以不得已,出此背水之計,希望你能置之死地而得新生。」

殷翁說:「我派某甲某乙和你飲酒博戲;某甲某乙買你的田宅,也都是受老夫之託。如今這條計策已有成效,公子只要繼續努力,前程不可限量。老夫年邁,不久就要謝世,去見你死去的父親,我也無愧於九泉之下與令尊相見了。」

柳子聽了感動至極,完全不知所措。鄰里鄉民聽說此事,都感歎殷翁行事高義而且又有遠見,不是尋常小輩所能企及。@*#

(據《右台仙館筆記》卷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時機。知道冬病夏治的養生保健妙法嗎?大暑跳、仙草飲、伏薑、薑棗茶、各式各樣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節氣的特殊風俗。「大暑至,萬物榮華」;大暑大雨時行、土潤溽暑。炎熱、大雨讓人難當,不熱、缺水又讓人犯難,世事難兩全,怎樣悠遊自在……
  •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相字大師是宋代的謝石,他曾為大宋兩皇帝測字,後來被奸臣秦檜害死。南宋時的周生也精通拆字術。宋以後,民間善此術者不在少數。明代的張乘槎和乾隆年間的范時行也頗得測字精要。相一字知命知事,甚至知天下大勢,如易學一般精準。
  • 晚清時期,曾經流行過鴉毒,時人吸食鴉片成癮難戒。罌粟本是花草,最初用於觀賞,或用於醫藥。其汁液稀薄難以成膏,為何後來忽然出現了鴉片膏?這陰沉深褐色的東西,有什麼來歷?清人奇夢揭示了真相。
  • 中醫看病看整體,因此古人說「中醫治未病」。(Shutterstock)
    一個人在陽間犯下過錯,冥府根據罪過輕重,在陰間判其受到相應的責罰。在中國古籍裡,在醫學角度之外,對肉身病痛賦予了另一種解答……
  • 「自寫履歷」,自己寫自身的經歷,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換一個場地,如此簡單的事,會讓人恐懼到手不停地發抖。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 清朝時期,有一個瘋癲的和尚,看他蓬頭垢面,嬉笑無常,卻有著妙手回春之能。平日遊走街市,就像行走的市價行情「晴雨表」。他肆意抓取食物,店主們卻都心甘情願,任他大快朵頤。
  • 心靈感應,一種神奇的交流現象,超越於語言、文字形式之外。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感應,人與物之間也可以互相感知。從古至今,在東西方,神奇的感應現象持續上演。
  • 圖為元 陸仲淵繪《地獄十王之.五七閻羅大王圖》。(公有領域)
    不僅陽間人會犯錯,其實,地獄使者偶爾也會出現「工作失誤」,致使一些人有了奇特的經歷。
  • 在中共七十多年來的統治下,尤其在其片面追求財富、忽視道德約束的宣傳引導後,中國人的道德水準可以說是急劇下滑,許多自私自利的國人都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掛在嘴邊。在這些人看來,人如果不為自己謀取私利,老天都不會見容。
  • 清朝一代名臣汪守和(1764—1836),江西樂平縣人,在乾隆年間就中了舉人,曾任新喻(今新余)縣教諭。嘉慶元年(1796年),他赴京參加恩科考試,殿試被欽點一甲二名(榜眼)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在嘉慶和道光年間,先後出任同考官、起居注官、奉天府丞兼奉天學政、浙江學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