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客運量降至疫前2% 失國際領先地位

人氣 2078

【大紀元2022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江楓綜合報導)全球疫情趨緩和,各地陸續通關,然而香港仍跟隨中共清零政策,未放寬邊境限制措施。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香港嚴格入境限制,加上居民持續外流等負面因素,令客運量徘徊在疫情前水平大約2%,香港成為亞洲航空業最差的地區之一。報告強調,倘若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香港將會失去在航空領域上的競爭力。

香港過去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貨運機場,也是全球第四繁忙的國際客運機場,僅次於迪拜、倫敦希思羅機場和阿姆斯特丹。大約有120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營運航線,往來全球超過200個航點。2019年,有7150萬人在香港、大陸及海外超過200個城市之間旅行。

航空業客運量暴跌 屬亞洲最差地區之一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由於全球航空業均處於封鎖狀態,故當時香港和其它市場差異未見顯著。但是,自今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機組人員旋即面臨更嚴格的檢疫要求,航空業就開始遭到致命打擊。近期,世界其它地區已經陸續開放,但香港卻原地踏步,並因零星爆發而不斷受限制,拖累當地客運量徘徊在疫情前水平的2%,屬亞洲表現最差地區之一。

報告亦指出,香港居民淨流出已持續多月。縱使5月份乘客流動趨勢有所逆轉,仍未恢復正常水平。

參與發布該研究報告的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空運在香港的對外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所有運輸管道中,空運貨物價值占貿易總額的42%。在收緊機組人員檢疫規定前,香港和其它亞洲市場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增速大致相當。不過,自今年初香港、大陸收緊防疫政策,最新數據顯示,3月香港與大陸貿易額按年暴跌16%,其它區內主要競爭對手,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台灣反而按年增加12%,反映邊境管控可能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艾西亞又援引國泰航空與新加坡航空的數據作比較,指出國泰航空去年香港航空客運量相當於疫情前水平的8%,今年4月則降至2%;但是同期新加坡航空則由疫情前水平的33%,提升到63%。航空貨運方面,去年兩地復甦步伐相近,為疫情前的60%左右,不過在今年4月出現顯著差異,香港貨運量急降至疫情前的29%,而新加坡則逐步回升至疫情前的72%。

該報告還指出,除居民外流,問題嚴重性更在於香港在全球擔當的角色,以及與世界的聯繫,若香港一直滯後,短期壓力或變成永久影響,導致香港在航空界失去競爭力。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香港從航空地圖上消失

近日,全球疫情趨緩,各國邊境陸續重開。不過,香港卻還在跟隨中共的「動態清零」政策,對旅行者實行長時間的酒店隔離,即使病毒檢測呈陰性的人也必須被隔離。

在嚴厲的清零政策下,香港國泰航空公司表示,2021年的機組人員入住檢疫酒店超過62,000晚,接受了超過23萬次檢測,但其中只有16宗陽性個案。

今年1月,香港禁止來自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英國和美國9國的航班赴港。一週後,香港政府又禁止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班過境。今年1月,國泰航空日均運送旅客不到800人,只相當於其兩架波音777長途客機滿座的載客量。

雖然目前,香港對從海外抵達旅客的隔離期已經從三週減少到一週,但繁瑣的事項以及費用仍然讓旅客望而卻步,特別是在其它大多數國家已經放棄了隔離政策之際。比如,新加坡已經不要求入境者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

今年4月1日,香港政府取消對9個國家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然而,香港航運業並未迎來春天。今年4月,機場客運量為12.6萬人次,較2021年倍增,但是較2019年4月的650萬人次不足2%。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祕書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在4月初表示,由於對入境航班的限制及嚴格的旅客隔離措施,令香港已失去國際航空樞紐的作用。他直言:「香港(在航空業方面)的復甦嚴重落後於全球其餘地區。」「香港實際上已從航空地圖上消失。我認為香港很難恢復。」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香港機場嚴格限制 全球樞紐地位受影響
旅行限制令香港從航空地圖消失 失航空樞紐作用
香港機場上月客運量12.6萬人次 遠低疫情前水平
香港機場第三跑道預計今年啟用 機管局總債務料增至逾千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