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07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Rodd Mann報導/趙孜濟編譯)從一個月前開始,股票牛市開始表現出一些猶豫。疫情後的長期飆升使股價大幅上漲,但現在可能會停滯不前。
在連續數月沒有超過1%或2%的回調之後,最受歡迎的科技股終於出現了疲軟的跡象。倍受關注的所謂「七大巨頭」——甲骨文、亞馬遜、蘋果、Meta Platforms(前身為臉書)、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
多元化是一種將投資分散到各種資產類別的策略,目的是使任何一種資產的風險都受到限制。這種做法旨在幫助降低投資組合隨時間推移的波動性。
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由互補資產組合組成,以降低整體風險,包括:
- 來自不同行業和國家的股票
- 債券
- 其它投資,例如商品和房地產
- 資產類別的多元化
- 將外國資產添加到投資策略中
減持股票的原因有哪些?
市場價值比率(Market-Valuation Ratio)
沃倫‧巴菲特比率是一種市場估值比率。它也被稱為巴菲特指標,它是美國股市總價值除以GDP的比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稱該比率是「衡量任何特定時刻估值狀況的最佳單一指標」。該比率類似於P/S(市銷比)比率,其中價格是所有交易股票的總市值,銷售額是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這個比率會隨著時間而波動,因為股票市場的價值可能會波動。但GDP的增長往往更可預測,波動性更小。當前202%的比率比歷史趨勢線高出約63.27%(約2.0個標準差),這表明股票市場相對於GDP被嚴重高估。
巴菲特指標反映了美國股市相對於美國經濟規模的價值。例如,如果股票市值的增長速度遠快於經濟的增長速度,那麼它可能處於泡沫區域。市場泡沫的特點是不可持續的價格上漲,沒有基本面的支持。當它爆裂時,股價會暴跌,給投資者造成重大甚至是永久性的損失。
市銷率(Price-to-Sales Ratio)
市銷率(P/S)是將公司的股價與其收入進行比較的估值比率。它是金融市場對公司每一美元銷售額或收入的估價指標。市銷率顯示投資者願意為公司每美元銷售額所支付的股票價格,其計算方法是將股價除以公司每股銷售額。
低比率可能意味著該股票被低估,而高於平均水平的比率可能表明該股票被高估。市銷率的缺點之一是它不考慮公司是否產生任何收益或是否會產生收益。因此,它必須是幾個指標中的一個,而不是獨立的(見下面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圖表)。
如何判斷股市是否被高估
尋找以下跡象:
- 盈利增長放緩,但股價迅速上漲。
- 股票以高市銷率交易。
- 股息收益率低。
- 估值倍數升高。
- 公司內部人士正在出售股票。
- PEG(市盈率/收益增長率)很高。
- 經濟周期即將轉向。
盈利增長:七大巨頭推動標準普爾500指數大部分盈利增長的領先優勢可能很快就會結束,因為分析師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益將顯示七大巨頭的增長放緩,而其它493家公司預計將實現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第一個增長季度。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s):市盈率可能太高。更高的市盈率意味著你支付更多費用來購買公司收益的一部分。市盈率低於20倍被認為是「好」,而高於30倍的市盈率被認為是「壞」。非常高的市盈率可能表明該股被高估,而低市盈率可能表明便宜貨或陷入困境的公司。
股息收益率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收益率似乎接近該指數2.91%的長期平均收益率。
公司內部人士正在出售股票。總體而言,最近內部股票的拋售高於平均水平。在目前的5.61比1水平上,這一比率表明,內部人士現在的賣出價格是他們公司股票的5.61倍——相對於他們在之前的市場低點買入的數量。
PEG比率高。市盈率(P/E)讓分析師可以很好地表明投資者為股票支付的費用與公司收益的關係。市盈率的一個弱點是它的計算沒有考慮公司的未來預期增長。PEG比率代表了比標準市盈率更全面、更準確的估值指標。考慮未來增長為股票估值增加了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股權投資代表了公司未來收益的經濟利益。
良好的市盈率比率是指其值低於1.0的比率。PEG比率高於1.0通常被認為是不利的,表明股票被高估。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PEG比率為1.56。
經濟周期即將轉向。美國經濟顯示出喜憂參半的信號。雖然有降溫的跡象,但隨著就業創造的下降,整體經濟形勢仍然相對穩定。失業率略有下降,經濟隨著消費支出的持續增長。然而,由於通貨膨脹和房價等因素,許多美國人對經濟形勢感到不確定。
總結
市場可能處於拐點。自從我們在2008-2009年擺脫金融危機以來,它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上升。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崩盤期間,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曾達到5,000點,但後來的跌幅很大。我們花了15年時間才恢復到5,000點。但今天,自2015年以來,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納斯達克指數已經上漲了兩倍多!購買者一定要小心!◇
原文「Time to Lighten Up on Stock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4。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