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波士頓流浪者比例為全美第二高

人氣 366

【大紀元2024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波士頓報導)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波士頓的無家可歸比例在全美各大城市中位居最前列,可能僅次於紐約市。

研究機構「波士頓指標」(Boston Indicators)8月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說,在全美45個最大的城市區域中,大波士頓地區的無家可歸者比例是第二高的。波士頓地區每10萬名居民中,有大約801名流浪者;而紐約市的比例為每10萬人中1056人。

「儘管我們沒有退回到2014年的(流浪者人數)高峰期,但無家可歸的人數已經在增加,尤其2023年增加的人數最多。」這份報告說。

不過,波士頓的大部分無家可歸者都能得到庇護性住房。該報告說,波士頓的無庇護流浪者比例很低,大約每10萬人中有26人,是全美第八低的城市區。

波士頓沒有得到庇護安置的流浪者,大約占所有流浪者的6%。而在全美範圍,這一比例是約40%。「波士頓指標」的報告說,這是因為波士頓地區有良好的庇護所系統和支持服務,而且麻州設有「庇護權」(Right-to-shelter)法律。

另一方面,該報告談到,即便大多數人都能住進某種形式的房屋,但波士頓地區的「住房極度不穩定」,情況也在惡化。比如「住宅過度擁擠」的問題(即一間臥室居住超過一人),自2006年以來增加了55%。

波士頓「Mass and Cass」地區曾是流浪者帳篷聚集區,2023年11月市政府清理了該區域,並將該處的無家可歸者轉移到了庇護住房。(劉景燁/大紀元)

哪些人容易陷入流浪

首先,大波士頓地區有70%的流浪者,都是與家庭一起失去住所的。與此相比,全美範圍內,以家庭為單位的流浪者,只占全部無家可歸者的28%。也就是說,波士頓地區的單身人士更容易找到住房。

近兩年來的流浪者人數增長,也與非法移民大量湧入的情況息息相關。由於申請避難的移民需要等待六個月到一年時間,才能領到工作許可,因此大批沒有收入、沒有住房的移民選擇申請流浪者庇護所。

在種族方面,波士頓地區的非裔居民,比其它任何族裔都更容易陷入流浪。近年來海地(Haitian)難民的增加,也在加劇這一問題。而白人與亞裔居民的無家可歸比例,遠遠低於非裔和拉美裔。

在年齡方面,當地的18歲以下年輕人有著最高的無家可歸比例,達到萬分之五十八。這一數據,包括與家人一起流浪的年輕人,以及單獨流浪的年輕人。與此相比,65歲以上的長者,流浪比例是所有年齡段裡最低的,只有萬分之五。

這份報告引用美國住房和城市化部門的估計數據,表示2023年波士頓地區的流浪者人數大約不到1.3萬人。當地的無家可歸者人數,從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開始增加,到2014年達到頂峰的近1.5萬人;隨後開始回落,到2021年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不過,隨著疫情時期的福利政策漸漸結束,當地的流浪者人數又開始攀升。

2024年1月25日晚上,上百難民在波士頓羅根機場(Lo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打地鋪過夜。非法移民的湧入,正加劇波士頓地區的無家可歸問題。(Alice Giordano/The Epoch Times)

非法移民湧入 加劇流浪問題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非法移民大量湧入麻州的時間,與波士頓地區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的時間恰好相同。

報告提到了麻州州長希莉(Maura Healey)近兩年出台的庇護所政策,包括將庇護所系統最大容納量控制在7500個家庭,限制庇護所居民只能居住九個月,以及臨時庇護點居民只能居留五天。

「由於這些限制,尤其是將庇護所上限設置在7500個家庭,這樣得來的2024年數據可能會低估緊急住房的需求。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低估可能會導致大波士頓地區失去庇護的流浪者人數增加。」報告說。

麻州及波士頓政府均大力支持住房建設。圖為2024年8月6日,波士頓華埠接近完工的「博愛樓」可負擔住房。(劉景燁/大紀元)

呼籲建設低價住房

「波士頓指標」的報告對各大城市的房價、房租及流浪者比例的數據分析說,房價和租金的增長,與流浪者比例的增加呈正相關。因此,該報告呼籲建設更多住房,尤其是較低價格的可負擔住房。

「這個地區的興旺經濟,沒有與足夠的住房開發相匹配,導致當地的無家可歸比例高於其它擁有更多可負擔住房選擇的地區。」報告說。

麻州州長希莉8月6日簽署了「史上最大」的住房援建法案,預計總共投資51.6億美元,在五年內支援建造或保存約6.5萬套住房。

在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實行了鼓勵市中心辦公樓改建住房的項目,希望用價值下滑的商用建築改造出數百套住房。◇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研究揭示了加州為何有這麼多人無家可歸
無家可歸者住進大西洋城市政廳 隨地排便
波士頓商業樓改造住房 明年或增100套
投資超50億 麻州推「史上最大」住房援建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