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藝:拴馬樁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拴馬樁是廣泛流傳於陝西渭南鄉村的民間石雕品,也稱「拴馬石」,是在農家宅院、門前用以拴馬、牛等牲畜的石雕樁。雕刻精美的拴馬樁稱「樣樁」、「看樁」。

拴馬樁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數用細砂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約300厘米,中型的約260厘米,小型的約230厘米。石樁分四部份:樁頭,是石雕的主要部位;樁頸(台座)承托樁頭,一般為上圓下方,其上浮雕蓮瓣、鹿、馬、鳥、兔、雲水、博古等圖案;樁身,少數刻串枝紋、卷水、雲水紋;樁根則埋入地下。

樁頭圓雕,有表現人物、人與獸和多人物組合形象,也有表現神話故事人物如壽星、劉海、仙翁等。動物形象則有獅、猴、鷹、像、牛、馬等。較精彩的是人騎獅,多在石獅子前肢或人臂腕間鏤鑿穿系韁繩的孔眼,石獅子突出其扭轉身軀的動態,騎者則表現為俯身前衝,或駝背捲伏的動態,頗為生動。人物五官及衣飾刻劃細緻,所持物件如煙斗、如意、琵琶、月琴都很逼真。

拴馬樁石雕在整體上能綜合運用圓雕、浮雕、線刻手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東荷澤解元集鄉穆李莊素以麵塑之鄉聞名於世。據說唐代已有生麵塑、熟面刷麵塑、熟面染色塑三種,多為供品和殉葬品。清代江西弋陽泥塑藝人王清源、郭湘雲遊藝穆李莊,與當地藝人賀勝、楊白四合作,採用可塑性強的小麥粉和質地粘的糯米粉為原料,染色後蒸熟,再行捏塑,大大發展了麵塑藝術。近代著名的有李朝訓和侄子李俊興、李俊福。麵塑題材有人物、花卉、戰馬、雄鷹、戲曲人物等。
  • 沈海蓉雖復出演藝圈半年,但就像她堅持當單親媽媽,一當就是十四個年頭,她復出歸復出,仍然不改其志地深愛著手工藝。
  • 因應行銷時代的潮流,包括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中部地區四個位置相近的政府人文生態機關,決定共組策略聯盟,寄望透過合作機制擴大宣傳,共同創造魅力及永續經營的環境。台灣文獻館長劉峰松表示,台灣文獻館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台灣省政府資料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等四個政府機關,位於同一旅遊線上,典藏及展示內涵各具特色。在專業博物館社會教育及推廣功能方面,各機關的典藏及展出都已呈現專業及特色區隔,並能吸引不同顧客與族群,發揮預期功能。
  • 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種有鏤雕細花、皮雕、圓雕人物三類,其中以鏤雕細花景物最具特色,與北京的圓雕、浮雕人物、廣州的多層牙球、通彫花舫齊名。
  • 台灣美食、當代藝術家創作、「台灣之美」攝影展、捏麵人等傳統技藝、原住民工藝及現場民俗表演,今天佔據了紐約曼哈頓聯合廣場一隅。拜艷陽高照的絕佳天候之賜,吸引上萬人次中外民眾扶老攜幼,享受週末假期中,美東唯一介紹及認識台灣的大型戶外活動所帶來的悠閒
  •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視察企業,指示在企業管理方面、要努力進行持續的生產工藝現代化,同時他也參觀了三溫暖浴室,給予高度評價。
  • 5月17日正午,芝加哥爲期一周的亞裔節開幕式在市中心戴利廣場舉行。隨後一周中,各亞裔社團爲芝城民衆提供了各種精彩紛呈的傳統節目,並有10多個商家帶來了豐富的食品和工藝小商品等。
  • 以安徽省歙縣為中心的徽州地區,明清時期有不少財力雄厚的商人在家鄉大興土木,營造宅第。所謂「三雕」即木雕、磚雕、石雕。多用於宅第內外裝飾。
  • 南投縣竹山是竹子的故鄉,當地一位七十六歲的老阿嬤陳曾水對,是國內碩果僅存擁有竹編雙重層龜笠手工技藝者,最近,阿媽更手編完成一頂直徑一百五十公分的大龜笠,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榮獲民間農福協進會主辦「金禾獎」的阿媽,以即將成為絕響的手工竹編應邀在第七屆工藝之夢--竹山工藝特展等重要文化活動中秀技藝,阿媽以她爬滿皺紋的雙手,俐落地將一片片棘手的竹片編成斗笠或竹籃等竹工藝品,精巧的工法讓年輕的一輩嘆為觀止,不過,掌聲的背後,阿媽更只希望還有年輕人願意跟著他一起編織即將失傳的鄉土工藝。
  • 為台灣工業發展軌跡留下見証,台中精機今天捐贈在民國五十三年所生產的車床,鉋床古董工具機,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典藏。工博館如獲至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