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輸錯血該怎麼辦?

台北榮總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治醫師 林炯熙

人氣: 9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訊】 輸血作業流程之中,有可能因各種因素,如插隊就診、轉換床位、認錯病人、同名同姓、借錯病歷、抄寫錯誤、標本標示錯誤、認錯標本、發錯血、檢驗失誤、錯認病人等,造成輸血錯誤情形。萬一輸錯血,所輸紅血球與受血者血漿不相合,有可能發生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若所輸的血液量不多,或病人免疫反應不強,也有可能無明顯症狀。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可能發生的臨床表現,有發冷發燒、噁心嘔吐、多處疼痛、呼吸困難、低血壓、心跳快、血紅素尿、過度出血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可能發生的合併症有急性腎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有許多臨床情況要與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鑑別。任何溶血原因或使紅血球生命縮短的因素都要考慮,如病人本身有自體溶血性貧血;又如病人本身有G6PD缺乏症,於輸血後表現溶血。若所輸的血來自G6PD缺乏的病人,也會發生血紅素尿。若用力擠血通過輸血濾網或小針頭,可能照造成溶血。若將低張溶液與血同輸,也可能造成溶血。

萬一發現某位病人輸錯血,要立即通知並協助醫師處理。處理方法宜視各病人整體實際病情而定,下列處理原則僅供參考:

一、停止輸血、監測病人生命徵象:血壓、脈搏、呼吸、體溫。

二、核對病人及血品資料,若發現錯誤立即通知值班醫師處理,同時告知血庫,並追查另一血袋是否錯輸至別的病患。

三、換下輸血器,以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四、抽取輸血後血標本3mL置紫頭管(EDTA抗凝試管),並將已輸之血袋、未輸之血袋、輸血器、輸血後尿液送回血庫。

五、血庫要觀察血品有無溶血現象,觀察病人輸血前後血漿顏色。

六、血庫重作輸血前、輸血後血標本ABO血型、抗體篩檢、直接抗球蛋白試驗。若抗體篩檢發現抗體,要做抗體鑑定。

七、若發生急性溶血,但病人血漿中找不到與受血者不合的抗體,要對血品做抗體篩檢及直接抗球蛋白試驗。並加作小交叉試驗。

八、若證實為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以生理食鹽水及5%葡萄糖(1:1比率),維持注意病人液體及電解質平衡。

九、給予利尿劑,維持每小時尿量100 mL 左右。

十、給予sodium bicarbonate維持尿pH值在7以上。

十一、低劑量的dopamine(1-5mg/kg/minutes)來擴張腎血管。

十二、若發生低血壓要考慮使用dopamine。

十三、須做全血球計數、血液抹片檢查、血漿haptoglobin、血漿游離血紅素、PT、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D-dimer、血清blood urea nitrogen (BUN)、 creatinine、電解質等,並每日追蹤。

十四、要繼續監測維護病人生命徵象,並維持液體進出量平衡。

十五、病歷記錄。

本文由台北榮總人電子週報所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