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壓制網路言論自由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4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江楠採訪報導) 中國網路業發展迅速,經營網路業的公司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後,股價也大多有很好的表現。不過,一名研究中國網路的海外學者認為,網路高度商業化未必能推動中國的言論自由。

蕭強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院中國互聯網項目主任,並曾任紐約的《中國人權》組織的執行主任。美國的中文網路媒體多維新聞日前發表蕭強的一篇文章,討論「中國網路媒體高度商業化與言論自由間的關係」。

蕭強在文章中表示,新浪網等網路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和他們重視同中國政府的關係,遵守當局的言論檢查制度分不開。蕭強認為,這些網路公司需要保全自己的投資和商業利益,這就給了中國政府控制他們的有力槓桿,使得這些網站在內容上自律。

一般認為,網路言論空間越大,網路就越有吸引力。因此,擴展網路的言論空間是符合商業網站利益的。那麼,這是否意味這商業網站會為了吸引用戶,會在內容上打「擦邊球」,進而逐步擴大網路言論空間呢?蕭強對這一問題作出了這樣的回答–

蕭強:「擦邊球」的概念最早是八九年的時候欽本立提出來的,上海的《導報》,欽本立這些人所代表的。今天實際上基本這些人也還在中國的媒體各界有傳承,所代表的是這種新聞界比較想盡量在體制內推動新聞改革的這些人。從這些人的角度上來講,「擦邊球」的意思是說不斷的在禁區的邊緣,主動的來推動一些言論自由的擴大,新聞出版的擴大。

蕭強說,所謂「擦邊球」的概念用在商業網站上並不十分貼切。

蕭強:商業網站的情況是這樣,他們有兩個大老闆,一個大老闆是「政治」,就是政府。政府叫他們不做什麼的話,他們一定不敢做什麼。另外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老闆是「商業利益」,他們有更多的用戶感興趣、有更多的讀者,這個對他們本身也是好的。問題在於如果兩者有衝突的時候,換句話來說,有一條新聞讀者愛看,但是政府不要的時候,他們一定要把政府放在前頭,因為這個更重要。所以他們並不是主動的去打擦邊球,他們實際上是主動的要去減少這些麻煩。

蕭強在文章中指出,要想看到尖銳言論和新鮮思想,人們不應去看大的新聞門戶網站,而是去看網上論壇,或者是新興的「博客」空間。

蕭強認為,中國政府對網路言論控制非常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單槍匹馬的「博客」,因此比大公司更脆弱。但是,博客在推動網路言論自由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蕭強:現在「博客」這種形式的話,訊息傳播在博客之間非常之快。所以單看每一個博客沒有什麼,他可能是談風花雪月談、自己的專業興趣之類的,他偶爾會發一條跟社會有關的消息,但是合起來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不像新浪或搜狐是由上往下,一個部門就可以控制住。這種草根性、群體性的訊息傳播現象,讓訊息控制的管理者非常頭痛,因為是要從上往下控制,所以以這種傳播形式來說要比門戶網站要難的多。

博客空間還是新興事物,即便對一些大城市的網吧經營者來說,也是個陌生的名詞。陝西西安一家網吧的經營者在詢問了同事之後表示,他們沒有聽說過「博客」這種提法,但他們承認,很多網民都有個人網站。她表示,到網吧上網的顧客主要在網上作兩件事:一是聊天,二是玩網路遊戲。

網吧經營者:因為我們在大學的對面開了一家,大部分都是學生;要不再就是家庭條件好一點的,有經濟能力條件和基礎可以允許他來上網、打遊戲。

中文「博客」兩字是從英文「BLOG」音譯而來,簡單的講,就是基於個人資訊的發佈平臺,可以通過互聯網路與任何人溝通。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報導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網民在網絡上尋找言論自由
15位北大研究生倡議清明節天安門廣場公祭趙紫陽
傅國湧:「用真姓名發表負責任的文字」
沈良慶:如何保護脆弱的言論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