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三歲看老與成功之母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3日訊】 (BBC中文網記者蘇平英倫隨筆)

幼子三歲,開始上正規的幼兒園。早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一來希望孩子能接受教育,學點知識和規矩。二來也希望每天能有一點Me time。

上周開學,也是我第一次親身直面英國教育體制。聽了幼兒園園長的講話、老師們的介紹,此後自己也研習了一些英國幼兒教育的最新實踐,對以下兩點頗有感觸。

第一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其二,孩子三歲即可看老。

誰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但是,在幼子上的幼兒園,老師卻不主張讓孩子“失敗”。

園長在家長會上說,他們給孩子制訂的教育目標都會結合考慮每個孩子個人的實際情況,包括體力、語言、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他們還會通過家訪、家長會等方式盡可能全面地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具體能力以及家庭環境和條件,爭取給更多的孩子量體裁衣地制定出“個人教育計劃”。學期末根據這個計劃來衡量每一個孩子的成績和進步,這樣,孩子很不容易“失敗”。

在英國教育界,這種“避免失敗”的思潮現在有越來越盛行之勢,不僅僅是存在於幼兒園,小學、中學也都有。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如果孩子反覆地遭到訓斥、反覆地被告訴自己“失敗”,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還會造成緊張、焦慮、自卑、對學習的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從近期來看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相反,如果不斷地得到鼓勵,相信自己總能取得成功,則會鼓勵學生進一步追求成功。反覆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反覆失敗的孩子更容易失敗。總而言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這種觀點造成的結果是,在有些學校,學業上的競爭不再受到應有的鼓勵,甚至運動會都取消了傳統的獎勵優勝者的做法,轉而去搞所謂的“非競爭性運動會”,參加者人人有獎。因為,有勝者必有敗者,勝者榮耀,敗者必然羞恥。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不如意,第一次考駕照失敗、第一次招工面試遭拒絕、心碎的初戀、破裂的第一段婚姻、賠錢的第一筆股票……這些,在英國一名退休的小學教師貝蒂看來,都不應被叫做失敗,而應該被叫做“推後的成功”(deferred success)。她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教師大會上說,教育工作者只有堅持這樣的態度,才能夠在校園中推進積極的鼓勵、支持學生的態度,減少消極的批評、打擊學生的做法。

“政治正確”走了極端,是我當時聽到這句話之後的第一反應。也許是因為,在東方的傳統文化中,一定的“羞恥感”可以轉化成上進的動力。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中,所有的老師都曾經反反覆復地告誡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了總結經驗教訓,再接再厲,爭取下一次的成功。

佩服老師們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懷,但是,總不能永遠把孩子包在棉花球裡吧?

我倒希望,“失敗”仍然是學生、包括小學生校園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一個詞匯。長大之後,人總會有面對失敗的一天,如果沒有從小就學會如何面對失敗、沒有學會如何找出失敗的原因,怎樣才能掌握戰勝失敗的本領呢?

超越失敗、化失敗為成功是人生必須的一個本事。如果幼兒園不教、中小學不教,孩子只能在長大之後自己再逐步摸索。這樣,反倒印證了貝蒂的話,成功真成了“推後的成功”。

三歲看老

三歲看老,也是近來教育界流行的一種觀點。

幾天前,英國專門從事兒童行為研究的一名心理醫生斯科特(S Scott)告訴BBC,在孩子離開幼兒園之前,就可以預測出以後哪些孩子青少年時期更容易欺負人、逃學、中途輟學,甚至,哪些孩子成人後更容易失業、有暴力、犯罪的傾向。

不久前,英國的《泰晤士報》披露了內政部一份有關治理所謂的“小流氓”行為、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決策時也已經在考慮這種“三歲看老”的觀點。

報告指出,預防犯罪需要“從娃娃抓起”,因為成年人可以通過孩子在幼兒園裡的表現以及家庭成員的歷史狀況,預測出哪些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失足。

斯科特醫生說,研究表明,在90%的案例中,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他們在3-5歲年紀很小時的表現。

思前想後,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贊同還是反對這種觀點。贊同是因為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人的性格生來既有一定的定性,小的時候外向活潑,長大了也不會沉默寡言。相信三歲看老,能夠使父母和幼兒園的老師更加認真地對待小孩子的言行和所作所為,而不是以“孩子還小”一言以蔽之。

但是,三歲即可看老?畢竟有些自暴自棄、認可現實的悲觀色彩。僵硬地使用,難免還會束縛人的手腳,過早地把孩子模式化或是錯誤地定性。

2005年9月13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二日電)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為了宣導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分享技藝教育經驗與心?
  • 【大紀元9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二日電)二○○五澳洲教育展即將於十月一日開跑,主辦單位特別趕在教師節前夕�
  • 新竹縣新湖國中傳出學校營養午餐食物中毒案件,校長張華堂表示,全校共有一百六十七位疑似病例,但多在就診拿藥後返家休息,僅有三名學生仍在湖口仁慈醫院住院觀察。衛生局和教育局已針對中央廚房進行調查,並採檢體化驗。
  • 【大紀元9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二日電)教育部調查發現,東南亞籍配偶子女可能受母親國籍影響,在國小階段語�
  • 【大紀元9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二十二日電)「守德」是重度肌肉萎縮症患者,立志要考取大學;葉如帕旺.棟沙是嫁給肌肉萎縮症患者的泰籍配偶,他們都不畏逆境,堅毅的把生命過得精彩又懂得惜福,被喻為「生命的精靈」。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今天發表「手舞足蹈的精靈」新書,訴說二十五個感人的故事。
  • 隨著中國教育市場化的深入,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日益突出。一些貧困地區的民眾甚至擔心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學。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中國各有關部門的關注。
  • 〔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留學也可以兼考技職證照,10月1日起登場的澳洲教育展(www.aec.org.tw ),強調「專業技職證照課程」、「技術性移民」及「打工度假計畫」兼具的教育特色,號召曾在澳洲留學的各行各業教師級人物現身說法。
  •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三日電)瑞塔颶風逼近德州南部,鄰近墨西哥灣的德州大城休士頓進入警戒狀態,教育部呼籲,目前約一百五十名至兩百名在休士頓的台灣留學生,配合學校,撤離城市。
  •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三日電)「九○八台灣國運動」團體今天拜會教育部,建議教育部勇於還原台灣史�
  • 十三名移民學生正在起訴明尼阿波利斯學區和一傢俬立學校,指控它們未能給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提供恰當的教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