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邦:「封網截訪」與「閉關鎖國」

在《愛琴海》網站被封殺中遐思

王德邦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3月16日訊】又一個中國思想人文網站被封殺了。又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被摧毀了。對此我已撤離了憤怒。在《思想的境界》被關閉,在《不寐之夜》遭長眠,在《民主與自由》挨禁錮,在《憲政論衡》被腰斬,在《燕南社區》變禁地的中國,今天《愛琴海》消聲原本就不是件什麼奇怪的事。相反,在這遍土地上,若如《愛琴海》這種網站能長期存活,那才是真正奇怪的事。面對中國的現實,從網站建立那一天起,就該隨時準備著被關閉。

在一個恐懼思想的社會,統治者對思想的恐懼,會最終轉化成思想者橫遭迫害的恐懼。《愛琴海》網站罹難,就是這種恐懼的結果。一個直面現實、刺破謊言的網站,就是靠恐懼與謊言維繫的政權的天敵,是統治者的心腹大患,那麼,統治者利用手中的暴力專政機器將網站剿滅,就是他們不二的選擇。為了剿滅思想、保持謊言,他們可以不顧中國社會仍有多少人深處饑寒的痛苦中,多少兒童仍在失學的煎熬下,多少老人仍在因無錢醫病而臥床等死的悲慘裏,但他們絕不吝嗇將巨額納稅人的錢投向監控網路、管制思想的所謂「金盾工程」。他們廣布網警,遍設防火牆,對網路進行一次次持續的清理、封殺、回剿,將一個個虛擬的世界搞得烏煙瘴氣,一個個思想言論的空間碾壓得支離破碎。當一個政權無視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公然無休止地與網路世界宣戰,將一個個網站遮罩,將一批批在網路發聲的思想者關入監牢時,這個政權就在敵視文明,抗拒潮流,違反人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政權的極度恐懼與虛弱。

這個政權在虛擬世界瘋狂封網的同時,在現實世界也上演著同樣瘋狂的截訪。他們視一批批上訪的民眾如同洪水猛獸,千方百計阻截抓押。一級級政府將攔截上訪民眾當成了他們的主要工作。許多地方政府甚至在北京設立專門機構,來攔截抓捕那些到京上訪的民眾。這種怪像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罕見的。中國古時封建社會,多少冤案仍可以上京告禦狀,也沒聽說一級級政府公然設立攔截告狀的機構,安排專門阻攔民眾上告的官員。文明發展到今天,一個政府居然能把攔截訪民變成主要的工作,這真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中共兩會期間,北京就又屢屢上演大規模的抓捕上訪民眾的事,甚至還逼出了人命。2月28日,晚間10點到下半夜1點多,北京員警大規模出動,搜查不同地區,當夜抓走訪民一千餘人。與此同時,各地截訪官員,在白天也肆無忌憚的截訪、拘捕訪民。3月1日,在北京四路通的鐵路邊,六名女訪民在逃避截訪追捕時被火車撞上,當場導致兩人死亡,兩人重傷,另二人下落不明的慘劇。如此野蠻截訪在中國已是常事。一個政府居然走到要靠抓押攔截手段來回應民怨,可見這個政府連聽取民眾冤情的勇氣都沒有了,更無庸說解決民怨了。這樣的政府害怕面對民眾,害怕面對現實,寧願生活在自欺欺人之中。這與封網的本質是一樣的。

今天中國社會的「封網截訪」固然怪異,但認真想來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它與中國歷史上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統治進一步衰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阻礙日益明顯,而新的順應時代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又在沉重的封建掐制下無法形成。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卻得到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天朝大國的幻象在現實面前日益被擊得粉碎。尤其到了清朝,世界快速發展與中國現實落後的反差所形成的危機,與滿族統治中國始終感到的一種法統上的危機,這雙重危機促使清朝在面對世界發展大勢時心存恐懼,若追隨世界大勢去變革發展,他們感到王權受到威脅,因而他們缺乏去迎接世界大勢的勇氣與能力,於是他們退而選擇與世界隔絕,採取閉關鎖國的方式,以為這樣就可保住王權統治。

「閉關鎖國」的本質就是一種躲避、逃離世界發展大潮,不與文明接軌,將自己的國家視為自己的私產封管起來,讓自己的人民脫離世界文明的影響,實現愚民以治的目的。選擇這種應對世界文明大勢的方式根子上是恐懼,是沒有自信,沒有能力面對變革。它也說明封建王朝統治合法性的缺失。

今天我們看到:無論是「閉關鎖國」,還是「封網截訪」,都反映出一個政府對外在的懼怕。雖然前者是針對國外,而後者是針對國內,但本質上反映的都是一個政權極度缺乏自信,視一切外力為威脅,進而對文明選擇抗拒,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境地。然而歷史已無情地證明,這種逆歷史而動的結果只有是滅亡。清朝沒有閉住關,更沒有鎖住國。今天在世界文明大潮中,妄圖通過愚蠢的封網與截訪以為就可以控制人們的思想,阻止人們對權利、正義的追求,那顯然是癡人說夢,徒費心計,最後也只是給歷史增添些笑料罷了。

(2006-03-15北京)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凌鋒:萬惡的中宣部
錄像組圖:北京訪民遊行抗議截訪血案
愛琴海網被封殺 呼籲全球華人聲援支持
愛琴海被封反響強烈 網絡維權從茲而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