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讀後心得(3)

台灣台東農工家政三 / 張巧文 攝影 / 龍芳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小時候我也喜歡坐在大人身旁,聽他們訴說他們的故事,所以在看這本書時,就好像阿慶伯在我身旁正說著他的故事一樣呢!

剛進農工時,老師會跟我們說要服務哪些同學或老師,大家都會想:是來學校讀書的,又不是當慈善家之類的吧!但看看現在的同學們,哪個不是爭先恐後的為每位老師服務,個個都不會計較誰比較吃虧,這是所有事物基礎;連技術也是一樣,沒有良好的品格,技術一定是學不高的。

我以前的學習態度就是覺得我學了,就夠了!我在高中前從沒有「學無止境」這種想法,但現在常鼓勵自己的一句話就是「只要還活著的一天,就要不斷的督促自己,要不斷的提高,要將自己當作什麼都不知道的生手一樣;這樣才能夠不自滿,才能裝進更多的東西。如果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的話,那就是最危險的事情了!因為那樣會再也裝不進任何東西了!」

平日有練習中打的習慣,我的打字速度都平均在1分鐘88個字上下,但中打老師在登記成績時,卻跟我說:打的很爛。但隨後他也跟我解釋說,他怕若說我很棒、很厲害,我就會覺得滿足,而不會再要求自己的水準提高。當然他也會在我身邊適時的給我們鼓勵。

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那真的才是真正的知呀!

我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很瞭解,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我希望自己要像阿慶伯一樣,能把自己的「不足」填滿,而不是就任憑「不足」一直存在著。也希望自己能考上學校去外面讀書以及突破個人經驗的限制,不要一生都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經驗和認識裡打轉;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人是完美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阿慶搶白了這一番,老醫師沒有任何反應,臉上依舊看不出絲毫情緒,氣定神閒的抽著他的煙斗。沈默了半晌,老醫師放下手中的煙斗,緩緩的說道:
  • 阿慶回到家中已是大半夜了,忐忑的坐在桌前,手中捧著這本油印的「魯班經」,阿慶猶豫著是否馬上翻讀,在他心中有著這麼一個不安:「如果什麼也看不懂,那不就都白費了嗎?」思忖了好半晌,而睡意就在這麼奔波了一天之後漸漸襲來,阿慶最後還是下了個「醒來再說」的決定。
  • 這位施老師的精神一下子集中了起來,看著文字的眼神炯炯如炬,口中默唸有詞。似是來回梭巡了幾回後,緩緩的將書放回茶几上,順便摘了老花眼鏡,也順手放在了几上。
  • 接下來的幾天,阿慶每天捧著這些古書參讀,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剛開始,一下子接觸到這麼多艱深的漢文,對阿慶來說還真有些吃力,畢竟這些書和《魯班經》還是不同,阿慶對於《魯班經》能掌握個六、七成,這是因為裡頭有許多所談到的都是和作木相關的規制與說明,但這些古書就不同了,有許多人名、事物、掌故、地點等等,阿慶可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的。
  • 倚著床頭,坐定在床上,阿慶靜下心來從新仔細的自省著這一段過程。他回想著自開始接觸這些古書後的一些過程與體驗。阿慶慢慢的體會到,他在技藝上的不意地提昇,是來自於閱讀這些古書過程中,讓他更能靜下這顆心,也因此,在手藝的施作時,心思能夠很快的做到純一與專注,這個效果自然就表現在講求心神合一的技藝上頭。
  • 「哦?你說說看,除了《魯班經》之外,你又讀了些什麼?」終於有件事可以引起這位看來「不動如山」的老醫師的興趣了。
  • 「回到今天的事情來說,萬萬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你不但讀了《魯班經》,而且還連帶的一下子讀了那麼多書。更讓我覺得意外的是,這些可能連一般人都覺得不是很容易讀、或是覺得無趣的書,你竟然可以拿來和自己在手藝學習上的經驗放在一起對照,而且還讓你悟出了一些道理。
  • 半個多月後,阿慶的身邊多了一個學徒,剛滿12歲,小學畢業。阿慶讓這個小學徒和他一起生活,以行業習慣上對於學徒的要求來規範。於是,阿慶就多了個小學徒協助他整理住處的環境、處理製作過程中的瑣碎雜務,從最基本的要求開始訓練。
  • 「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在台灣大紀元日報刊出後,有同事跟我說:「寫的真好」,「寫出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也有人反應:「一週才登兩天,不過癮,真希望一口氣看完。」於是,我介紹同事上大紀元網站,同事在網路上一口氣看完了,還意猶未盡,又介紹給其他老師,許多老師又轉介給學生,於是,一傳十,十傳百。
  • 阿慶伯小時候就去當學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曾想過的情境;何況,他要從最卑微的工作做起。好不容易熬過了,到了工場,又完全沒人肯教,一切都要自學。哪像我們一上學校就有老師會一個個步驟教,有時甚至還不想學,想想我們真不懂的把握,也不會惜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