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品牌故事》麗嬰房編織童夢 目標東亞第一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

1971年,當時已擔任德州儀器在台最高人事主管的林泰生,放棄待遇優渥的外商職務,向當時是小兒科醫生的母親借了50萬元,加上自有的70萬元,以120萬元作為創業基金,在台北市南京東路開設了麗嬰房第一家門市。經過35年的發展,麗嬰房不僅已是兩岸第一大童裝品牌通路的龍頭,並在亞洲五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個門市與專櫃,而事業範圍更是跨出童裝,加入坐月子中心與臍帶血保存等與兒童相關的領域。林泰生說,將麗嬰房推向國際是他最大的願望與夢想,而「成為東亞第一大童裝品牌」,則是他現階段的努力目標。

林泰生的母親林黃彩霞女士,早期就是在中山北路一帶開業的知名小兒科醫師,不過對於獨子林泰生卻是採取開放式的教育方式,因此林泰生才能沒有在繼承衣缽的壓力下,進入台大心理系就讀,並且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後,順利進入知名電子大廠德州儀器任職。

不過,就在回台接任德儀在台人事經理二年後,林泰生萌生自行創業的想法,並在母親的建議下,到了日本大阪去參觀當時頗負盛名的嬰幼童品牌通路明治屋,並了解當地的經營狀況,參觀、了解後的林泰生即認為,國內在這個領域內,確實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才決定在南京東路開設了第一家門市。當時員工只有五個人,發展至今,麗嬰房在全球的員工人數已逼近4,000人。

林泰生說,做生意的想法,的確受到母親的啟蒙,而且也從她身上學習很多的經營技巧,例如他母親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小兒科醫生,除了十分關心病患外,還利用「個人化行銷」的概念,把每次看診的對話內容記錄在病歷上,讓下次再來看病的病患與父母都會有很溫馨的感覺,他的母親常告訴他,「只要對客戶好,服務也好,根本不用擔心客戶不會上門」,因此觸發了他創業初期的許多行銷手法。

對於品牌的經營,林泰生則強調,他是經由不斷學習與思考而來,也不是一蹴即成,未來麗嬰房還是會繼續聚焦在嬰幼童的相關產品上,因為只有「聚焦,才能發光、發熱」,讓公司可以健康的永續經營下去,並有無限發展的空間。

至於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林泰生表示,雖然麗嬰房已穩居兩岸最大童裝品牌的龍頭地位,但是他未來的最大夢想,是希望能將麗嬰房推向國際舞台,從台灣、東亞、亞洲到全世界,因此他找來擁有外商經營經驗的王國城擔任總經理,並賦予重大任務。

說故事 豐富品牌內容

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

從台北市南京東路的第一個店面,到目前在全球五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個門市與專櫃,麗嬰房不僅已是國內第一大童裝品牌通路,更成功為國內其他童裝業者建立了可依循的經營模式。董事長林泰生首度透露,麗嬰房能夠成功的祕訣,除了過去曾經提及的人才與團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堅持」這兩個字,所以才能與時間不斷奮鬥,透過各種商品與事件來強調品牌的存在。

林泰生認為,在品牌的經營過程,的確會有上下起伏的變化,而會造成此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經營團隊對於品牌的詮釋、產品與服務,到底能夠引起消費者多少的共鳴度所導致,但是在他看來,只要不斷經由講故事的方式,來豐富品牌內容,品牌本身就不會出現老化的問題,經由再生的方式讓品牌一直發展下去。

例如麗嬰房去年的故事主題可能是Hello Kitty,今年則變成了迪斯尼的小熊維尼,如此才能不斷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林泰生說,麗嬰房雖然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童裝品牌,也樹立了其他後起同業可依循的經營模式,但是這個市場還是相當多元化的像麗嬰房,長久以來經由各種活動與商品,就是塑造「乖寶寶」以及「不作怪」的品牌形象,相對也就會獲得認同這個觀點的消費者共鳴,因此如何詮釋與定位,還是品牌經營最核心問題。

企業總部 將做兒博館

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

曾有一位英國金融界人士前來拜訪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對林泰生說,「這一棟蓋成大象樣子的大樓,以後恐怕很難轉售出去」,不過經過林泰生的解說後,對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依照林泰生的規劃,未來將把麗嬰房營運總部逐步轉化為「兒童博物館」,成為專屬於孩子們的天地;事實上,象頭現在也已是麗嬰房最鮮明的企業標誌了。

麗嬰房指出,該公司的英文名稱「les enphants」,是來自於法文「les enfants」,意思是「孩子們」,不過由於註冊上的考量,才會將其中的「f」改成同樣發音的「ph」,意味著和平(peace )與希望(hope ),之後再由ph延伸出現在的象頭標誌。

曾是台大橄欖球校隊,喜愛各項運動,而且隨時精力充沛的林泰生,在女兒眼中是個「愛動又愛玩」的爸爸,而他的辦公室裡也擺放不少的收藏品,其中最多的,還是各項各樣的麗嬰房企業標誌─大象。

林泰生表示,他的夫人藍采如收集中國童帽、童鞋、背兒帶、圍兜以及霞帔等兒童相關骨董用品已有多年的歷史,未來他則希望從這些收藏品作出發點,成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兒童博物館」。

專賣 → 衝量 → 品牌

成功三部曲

林泰生分析,麗嬰房發展至今大概可以分三個階段,首先是剛創業的時候,麗嬰房是屬於嬰童專賣店的形式,主要商品多為初生幼兒所需的用品。此外,也採取類似委託行的作法,從日本等地進口童裝。雖然客戶反應都很好,不過價格偏高,只有少數客戶買得起,因此這階段的主要努力都是在降低售價,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在第一家門市設立不到二年,林泰生即開始面對數量的問題,為了降低售價,麗嬰房以量制價,因此林泰生決定朝連鎖經營的方向來發展,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在台北增加了三、四家的門市,同也開始引進在台灣本土製造、量化,來進一步降低成本。

之後林泰生又開始碰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客戶的品牌忠誠度。當時台灣有不少成人服飾品牌,但卻沒有童裝品牌,因此他毅然決然跨入品牌通路領域,建立屬於台灣人的童裝品牌 ,至今已經近30年之久。(記者林正智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