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文藝復興盛期(4)–達芬奇《聖告》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3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天使報喜》(Annunciation; L΄Annociation又譯為《聖告》或《告知受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常見的宗教題材。題材的本身就蘊涵著神與人的關係,以及純真、善良、謙卑、犧牲等可貴的美德。畫家也經常藉由天使和童貞女的純潔和神性,來表現他心目中至真至善的美好形象。

大天使加百利(Gabriel)帶著象徵純潔的百合,以虔敬而優雅的姿態半跪在童貞的瑪利亞面前,舉起右手賜福給她,並告知她孕育聖胎的使命。被突然打斷了閱讀瑪利亞,抬起左手略顯錯諤,右手還穩定地按在經書上。達芬奇沒有把瑪利亞畫成驚惶失措的神態,可能認為沉著的表現才能反映出信仰虔誠者遇事不驚的內在修為,也可能認為溫和平靜才適合表現出少女端莊優美的特質。

後方暗色的牆角襯托著瑪利亞純淨、聖潔的臉部,而平行的石磚彷佛瓖嵌著她的身形,更突顯了瑪利亞的重要性。畫面明、暗之間的交替在視覺上形成輕重有致的節奏。畫幅的本身接近『雙黃金矩形』
(91×217公分),並且採用數學的方式來分割畫面。建築部分占了五分之二,風景部分占了五分之三,而四棵規律出現的松樹正好把風景切割成三等分。天使和聖母各自呈現的三角形在畫面形成M形,平衡而莊重的效果貼切地呈現著這神聖的時刻。

達芬奇描繪的場景接近當時佛羅倫斯的宮廷花園。建築的樣式、大理石桌 還未脫離他的啟蒙老師維洛其奧的影響,但是人物的神態、姿勢和衣褶的處理已經是作者本人的風格了。前景草地的描寫則來自達芬奇平日觀察自然的成果,細膩而真實。建築、石桌的透視效果將觀者的視線帶到飄渺的遠方,顯示達芬奇對《透視》和《空氣遠近法》的結合運用已經十分成熟。

當然這幅畫還不是完美無缺,有專家批評瑪利亞的右手比例在透視上顯得太長。畢竟畢竟奇創作這幅作品時只有二十歲,對一個剛剛出道的年輕藝術家而言,如此成績已經相當可貴了。@*

(註1)此畫創作年代也是說法不一,有1472-1475的,有說1475-78年的。
(註2) 雙黃金矩形與黃金矩形的構成方法類似。將一個正方形沿垂直方向分為2個長寬為1﹕0.5的矩形,將分割線與正方形上邊的交點作圓心,以矩形對角線為半徑,分別向兩邊畫弧線,與正方形延長的上邊相交,左右各一的交點就是雙黃金矩形的長度,而寬度為原正方形的邊長。
(註3)大理石桌的樣式可能參考了維洛其奧為聖羅倫佐教堂美迪奇墳墓設計刻製的石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名意大利音樂人聲稱在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發現一首隱藏的樂譜,可奏出聖樂。
  • (大紀元記者馮靜報導)意大利音樂家喬瓦尼.瑪利亞.帕拉(Giovanni Maria Pala)11月9日在其新書《隱藏的音樂》 (La Musica Celata)發佈會上宣稱,他從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代表作「最後的晚餐」中發現隱藏的樂曲。
  • 【大紀元11月22日報導】(中央社波蘭克拉科夫二十一日法新電)解開蒙娜麗莎的奧祕之後,一名法國科學家使用可以透視一切的「多光譜態」照相機,開始研究達文西一幅較不出名的畫作「抱銀鼠的女子」。
  • 【大紀元11月28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聖誕佳節即將到來,今年度應景的聖誕紅,花色多、價格穩定,其中仍然以傳統的達文西與鵝絨紅等品系最討喜﹔但是因景氣差,迷你與廉價的小盆聖誕紅最搶手,已先行拉抬買氣。
  • 我們所身處的現代文明,主要源自於文藝復興時代(Renaissance)以後的歐洲。文藝復興強調人文主義(Humanism),說是要把人們從宗教的束縛裡抽離出來,從對神性的追求轉向對人性的探索。接下來的啟蒙運動時期(Enlightenment),一群思想家們熱衷於倡導「理性主義」(Rationalism),認為人可以透過理性的發揚,創造知識;透過「知識的累積」,便能「帶來進步」,從而為人類帶來幸福,而不必期待來生的彼岸世界。
  •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義大利科學家研究達文西留在畫作上唯一一枚完整指紋發現,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兼發明家可能是阿拉伯人。
  • 雷歐納多·達·芬奇的多才多藝經常為人所樂道,他身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工程師於一身,是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全才人物。不過,多才多藝也可能成為一個缺點。人生有無數的選擇,而人的生命有限,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即使天才如達芬奇者,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我們可以從達芬奇一些生平事蹟來看看他怎麼對待自己的才華。
  • 從十四世紀的喬托開始,義大利的藝術家們出自於對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嚮往,開始重視對自然的觀察與對物體真實表現。十五世紀的馬薩其奧(1401- 1428)更往前邁進一步,成功的以透視法和光影法製造了立體的三度空間。此後近百年間人才輩出,雖然在技法上仍屬摸索和實驗的階段,然而形成的藝術風格已經多樣而可觀。當代的人自己也意識到所處的時代非同小可。如十五世紀中葉的馬提奧.帕米利就曾說:「感謝上帝讓我出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在這時代中已經有許多才德並茂的人,其數量之多,越過以往的一千年。」確實,藝術上的蓬勃發展帶動著社會風潮,幾乎遍及於人們生活所接觸的、所看到的一切,藝術家和他們的活動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人們就在街談巷議中見證著美術的成長。義大利人把這成果豐碩的15世紀叫做「Quattrocento」[1],後來成為藝術史上一個傲人時代的代詞。這些先輩的努力奠定的堅實的基礎,為文藝復興盛期開啟了大門。
  • 1474-76年,達芬奇創作了他第一幅肖像畫﹕《吉妮芙拉.德.賓琪肖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