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破除保護主義 迎接全球化來臨

【大紀元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個詞彙在20年前只有少數學者知道,但在21世紀的今天它已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所謂全球化,一般而言,是指將世界轉變為一個整合與互賴的體系,使世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經濟市場,屆時世界經貿交易將加速和平成長,擺脫國家疆界的藩籬。

本月初「頭版雜誌」(Front Page Magazine) 網站刊載美國賓州 Grove City學院的經濟學家漢綴克生( Mark W. Hendrickson )的「全球化概說」(Globalization in a Nutshell)一文,呼籲美國應擯棄貿易保護主義的迷思,率先做好全球化的工作,為世界各國立下榜樣。該文係以美國人的立場撰述,屬漢氏之個人見解,但仍頗有參考價值,有益讀者對全球化觀念的瞭解,茲摘錄重點並翻譯如下:

國際新典範

全球化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歷史時期的到來。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因政治力的介入而區分為三個區塊,一為經濟已開發的民主國家,二為共產集團世界,三為貧窮未開發的第三世界國家。其後蘇聯共產集團瓦解,後冷戰時期世界經濟重組,全球化取而代之,使世界成為一個單一經濟市場的典範。此外,工業技術的進步,先進的交通、通信與數位化時代的來臨,縮短了 國家間的政治疆界,使資訊即時流通世界各個角落,這意味著世界的文明正大幅向前跨越。

不過現在這個新興的全球經濟體系尚屬初級階段, 還在發展之中,並未成熟。今日有許多人懷疑,全球化是否已是時勢所趨,不可逆轉。對此我們必須瞭解科技進步與政治發展之間不同的特質。在科技進展方面,除非遭遇天災洪禍,否則可以斷言將一往直前,急速進步。而政治的發展則是循環反覆,其經濟的興衰也將隨著政治的開放與保守而擺盪,如果遽下定論將失之魯莽, 但全球化的成敗,無疑將取決於世界政治的發展。

進步的障礙

檢視人類歷史,勞動分工的發展是經濟繁榮的主要原因。人們體會如果能專業專職的分工,各盡所能,進而互通有無,則企業得以獲利,經濟因此而發達。擴大而言,這意味全球如能緊密的分工合作,將帶來人類社 會的繁榮與進步。當然,現在的全球化還言之過早,但它是未來人類明確發展的方向。

如果勞動分工之利如此顯而易見,那麼幾世紀以來是甚麼阻礙它的發展?簡言之,就是高壓政治,彼此暴力相向。勞動分工的成果,只有在和平自由的氣氛下,才能兩相情願,互通有無,彼此蒙利。反之,如果高壓脅迫,保護主義盛行,彼之所得即為此之所失,則交易難成,總體的財富不增反減。

因此我們如果想消除貧窮,創造人類最大的福祉,就需要在理性的情況下,和平自由的實行勞動分工,不受政治力干預。

如今全球化正向前發展,全球貿易與外國直接投資如波濤洶湧。企業藉由擴大的全球勞動分工體系,獲得更大的效率與利益,更多人由此脫貧。這顯示全世界已進入一個和平互助的新紀元,繁榮景象空前。

但是目前 WTO 的杜哈回合談判協議失敗,顯示即使是美國,其政府與民意機構也有許多反全球化的舉動,全球化前面的路途還有許多障礙。

破除保護主義的迷思

美國的既得利益團體,諸如工會、糖業、紡織公司、農民等,為了本身的利益,紛紛要求政府提供保護措施,這些貿易保護主義者手上有一張有效的王牌:他們訴諸愛國情緒,高呼:「保護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些國民瞭解實行保護主義會付出代價,但仍支持這種說法。漢氏表示,這種作法是錯誤的。他進一步澄清保護主義者觀點的謬誤之處:

一、環境保護者反對全球化,認為它會造成破壞環境的浩劫。但漢氏舉例指出,多倫多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報告認為,「北美貿易自由協定」的自由貿易與投資,可以提升環境的品質,而非惡化。

二、另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經濟的發展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但漢氏反駁,實際上,一個富裕繁榮的社會,是一個比較乾淨的社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普林斯頓大學詳盡的研究報告,一旦一個社會發展至一定的水平,人們更有餘力處理污染問題,其污染會大幅減少,因此環境保護者理應贊成全球化才是。

三、另一項老掉牙的評論認為,全球化會使富者愈富,貧者欲貧。漢氏認為它的事實是:貧者會日益富裕起來。根據「 2007 年經濟自由指數」(2007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 的評估,全球窮人的收入正在提升,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人民的所得差距正在縮小。

四、 另一個錯誤觀念是跨國企業剝削開發中國家的窮人。事實上,這裡所謂的「剝削」,是提供那些赤貧活命的就業機會。雖然以先進國家的觀點,覺得它的工作環境不良、工時久長、薪資微薄,試問當年這些先進國家的祖先何獨不然?現在這些赤貧好不容易獲得一謀生機會,他們願意苦候「剝削」以脫貧。現今全球化解救上百萬的窮人脫離苦海的速度,遠甚往昔。

五、另一謬見認為,大型的跨國企業壟斷開發中國家間的權力平衡關係。此說全屬胡言。試想全球有上千的跨國企業集團,且每年又以數以千計的數字增加,其難以 壟斷國際企業,至為明顯。反全球化的人如果真想削減企業的規模,更應支持全球化。因為這樣更可以增加競爭力,是競爭力,而不是壟斷,每年使上千的企業在市 場上消失。

六、反全球化者認為美國存在著向外採購零組件的危機,國人恐因此失業。但實際上,他們忽略了正因為向外採購零組件,增加了國內的就業機會,據統計, 2003 年美國增加了9 萬個工作機會,至2008年將增加317 萬個機會。

漢氏認為,即使全世界所有的貿易障礙都解除,要想做好全球的勞動分工,全世界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它包括:解決刻板的社會化障礙,例如印度的種性制度;促使富人關心窮人的教育,提升其經濟的能力;解決犯 罪集團與政客的暴力脅迫;消除自以為是的宗教信仰,以及所有形式的偏執盲從。

最後,漢氏主張,就美國而言,最好的政策是單方面廢除美國所有的保護主義措施,因為它有三大利益:其一,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其二,可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友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美國的基本精神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它可以消除所有不符合這種精神的特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聚焦中國煤礦污染和腐敗問題
李智英:對農村土地問題的基本認識和信念
中國社科院報告稱人才流失代價高
外電評論:北京2008奧運的軟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