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鼠實驗發現強迫症基因 有助研發治療新策略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巴黎二十二日法新電)英國「自然」期刊今天刊出的研究顯示,美國科學家偶然間發現,老鼠體內一種基因失去作用時,會出現類似人類強迫症症狀,但若重新活化這種基因,或施與人類強迫症藥物,症狀就會減輕。這項發現或能為治療全球一億名強迫症患者提供新策略。

著名的強迫症患者包括十八世紀英國作家約翰生、美國大亨霍華.休斯,以及曾自己坦承患有強迫症,經常會著魔似的把飲料罐整齊堆放排列的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等。

杜克大學分子遺傳學教授馮國平(譯音)領導的團隊,在進行腦部控制動作計畫與執行的「紋狀體」基礎研究時,偶然發現這種被稱為SAPAP3基因與強迫行為的關聯。

正常腦部的SAPAP3蛋白質,會加速神經信號通過突觸、透過麩胺酸傳遞系統,在神經細胞間傳送的過程。

麩胺酸是學習與記憶等認知功能的重要物質。

馮國平在聲明中說,「我們仔細研究這些」經改造抑制此種基因「突變老鼠的腦部細胞時,發現突觸內有缺陷」。

結果,老鼠會不斷整理儀容,把臉擦到皮都破了,還會做出躲在牆腳、不敢冒險等焦慮的行為。

他說,但把基因重新轉開後,「突觸缺陷隨之復原、強迫症行為減緩」。

研究人員也發現,用來減緩強迫症症狀的「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在老鼠身上也能發揮幾乎相同的作用,更顯示老鼠與人類的強迫症間有強烈關聯。

血清素與SAPAP3都是腦部神經傳導時的化學物質。

但哈佛神經生物學家海曼在「自然」刊登評論指出,馮國平的突變鼠或許是研究人類強迫症與研發新藥的實用模型,不過其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他寫道:「這種動物模型,將來不太可能完全概括人類心理疾病」,他指出,強迫症病患的緊張行為,主因是不請自來的侵入性想法。

他說,「病患之所以緊張,是因為他們無法確定門是不是鎖好了、瓦斯關了沒、是不是不會受致命細菌侵襲」,這種恐懼才是導致不斷洗手等標準症狀的原因。

他說,要覺得老鼠經歷差不多的經驗,需要許多想像力,此外,就像其他心理疾病一樣,強迫症可能是化學物質不平衡,摻雜發展與環境因素,導致單一基因降低功能使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