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三顧茅廬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原文】
臣本布衣(1),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2)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顧(5)臣於草廬之中,諮(6)臣以當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8)。(諸葛亮•《前出師表》)

【註解】
(1)布衣:平民。
(2)不求聞達:無意追求名譽顯貴。聞,音「問」。
(3)卑鄙:地位卑微低賤。自謙之詞。
(4)猥自枉屈:委曲貶低自己的身份。猥,音「偉」。
(5)顧:拜訪、探望。
(6)諮:音「資」,通「咨」,商量、詢問。
(7)由是:因此,自此以後。
(8)驅馳:奔走效力。

【故事闡述】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在南陽隆中耕種,為的是能在亂世中苟且保全生命,並無意追求名譽顯貴。先帝不因為我出身卑微低賤,反而委屈貶低自己的身份,一連三次到草廬裡來拜訪,向我徵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因此我非常感謝、非常激動,於是我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討論】

(1)身為堂堂一國之君的劉備,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隱居山林的諸葛亮呢?
(2)平民身份的諸葛亮為什麼值得讓人接二連三的來拜訪?
(3)對於有才能的人,我們是不是也能像劉備一樣有開闊的心胸,放下身段去虛心求教?

【造句練習】
例:老陳不忍心拒絕王經理三顧茅廬的誠意,最後決定到他的公司任職。
例:為了表示誠意,我決定三顧茅廬,請劉先生出馬協助。

【相似成語】
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握發吐哺;禮賢下士

【課後時間】
請找出三個以「三」開頭的成語。
三( );三( );三( )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謂子貢曰:「女(1)與回也孰(2)愈(3)?」對曰:「賜也何敢望(4)回?回也聞一以知十(5),賜也聞一以知二(6)。」子曰:「弗如(7)也。吾與(8)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1],慎而無禮則葸[2],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3]。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4]。」(《論語•泰伯第八》)
  •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2)?」孔子對曰:「君使臣以(3)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八佾第三》)
  • 王守仁的出生即充滿異象,《明史》記載他的母親懷孕14個月才生下他。他的祖母曾做一個夢:一位身穿紅袍、佩戴寶玉的神仙,在瑞雲和天樂聲中送來一子。祖母夢醒時,恰巧守仁出生。祖父便根據這夢兆,為孫兒取名為「雲」。
  • 守仁十一歲時曾問塾師:「何為第一等事?」塾師回答:「讀書考狀元啊。」他卻懷疑的說道:「考狀元恐怕不是第一等事,或許讀書學聖賢才是。」守仁三十四歲開始教授學生,但是 不以辭章記誦為重點,而是要求學生立志學做聖賢,當時天下人都認為他是標新立異、沽名釣譽。但是守仁都不為所動。
  • 管寧(1)、華歆(2)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3)而擲去之。又嘗(4)同席(5)讀書,有乘軒冕(6)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7)出看。寧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子張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君子治理民眾,不要用很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要用很遠的目標來誘導他們,也不要強迫他們做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
  •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第一》)
  • 子曰:「甯武子(1),邦有道,則知(2);邦無道,則愚(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