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珍:為什麼專家很難學習?

李世珍 (中山大學企管系講師)

【大紀元12月22日訊】某一天,一家「很有錢企業」既大又氣派的高級會議室,大門莫名其妙被一股很大的力量抵住,打不開了。公司的高階主管因而無法開會,並立即請大家討論因應對策。會計長首先從門縫中瞧,他說看起來裡面長了幾顆樹,最好要請伐木專家。伐木專家一來,先把高級橡木門弄開一些,當要打開時,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撞開,伐木專家生氣的說:「哪有樹木會撞人的,我看到一個又灰又大的東西,應該是鯨魚吧。」

主管們儘管是半信半疑,他們還是請了鯨魚專家來,專家說:「只要朝裡面灌水,任何魚都會順水流出來!」結果,裡頭的怪東西不但沒有游出來還把水噴了回去,鯨魚專家大怒說:「這不是鯨魚,我看到一條長長的東西,應該是蟒蛇。」蟒蛇專長來了後,建議丟一些點燃的油布進去,結果會議室除了被燻黑外,什麼也沒發生。而董事長最後決定先請清潔工來處理會議室門前的木削、污水、被燻黑的桌椅。清潔工來後好奇為什麼會搞成這樣,當大家說明後,清潔工伸手從口袋裡掏出幾顆花生,這時候大象用鼻子把花生搶走,接著大象就被清潔工引誘出來,所有人以驚訝的眼光問:「你怎麼會知道那是一頭大象?」

這段小故事是知名顧問傑拉爾德.溫伯格(Gerald M. Weinberg)所提出的譬喻告訴我們專家特別受到經驗所影響,而影響專家經驗的,是潛藏在他腦中的心智模式。而故事中最後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出,清潔工沒有專家知識的包袱,結合所有人的資訊,作出常理所能達到的判斷。而專家依據其專業背景,大多只能從他的角度看到他想看到的,並從他所看到的資訊來做出決策或判斷,而專家所看不到的角度,我們稱之為「盲點」。「盲點」的形式是經由專家的信念(就是他相信什麼或者不相信什麼),影響到他對真實世界資訊的抽取,進而他從選擇的資訊中做出詮釋,再由詮釋做出結論,最後的結論再去強化他的信念。例如: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提到,教育工作者普遍潛藏一個假設是「為人父母的往往不知道他們的子女需要什麼」,因此,他們會用心於學校的教育改革,而把家長排拒在外,醫界人士會把醫院當成是醫療疾病的科學寶庫,而放棄扮演社區或家庭預防保健的服務機會。

專家要解決難以學習的困擾,可以參考《第五項修練》中的第二項修練-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產生與強化常建立於專業、知識、成功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信仰、信念…等等,因此,最後會使專家在面對新事物的學習產生阻礙。心智模式的觀念被聖吉用於實踐學習型組織的第二項能力,這項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讓專家去辯證事物的對或錯,而是瞭解自己形成的信念也是一種簡化了的假設,如果不願承認這類思考過程的缺陷,就無法對真實世界的變化產生新的看法,進而造成了學習的障礙。心智模式的改善十分困難,困難的原因之一,是人們會把自己的看法當作唯一的事實,甚至不允許任何人來檢驗它,困難的另一原因,是盲點讓人看不到自己。改善的方法之一是承認自己看法並非唯一,或以好奇與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事物,改善的方法之二則需透過學習夥伴透過反思與探詢來看見彼此的盲點。

「當你看見了這項修練後,也別忘了叫醒仍躲在洞穴不願出來的專家!」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世珍:建構華人世界Web2.0新藍圖
蔡安和:不要超「時」工作 給我超「能」管理
蔡安和:養成覺察習慣的新習慣
劉明俊:如何面對組織內的衝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