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達人話珠寶】非墨 非糖 非藕

咖啡色讓軟玉市場更俏麗

賴泰安

人氣 35

軟玉市場隨著〞中國熱〞而更加活絡,軟玉的魅力不僅僅於它的歷史性的傳承,還包括變化多端的顏色組合…

中國歷史與軟玉淵源深厚

不同於硬玉,軟玉始於明末清初時自緬甸流入中國,其在中國的存在,不止是〞土產〞,而且還身藏歷史軌跡。還原軟玉在中國歷史所扮演的角色,從故宮博物院中的文物即可得到強力的印證。中國最著名的軟玉產地以沿著崑崙山脈為主軸,當中又以和闐白玉最負盛名。

時至今日,要論及軟玉產地,中國產區的軟玉仍是主流,而台灣軟玉也有其特色。其它如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有產量,再加上新興熱門產區俄羅斯,軟玉市場可說是愈來愈有討論的空間。正因為中國出產軟玉且起源甚早,因此許多考古與歷史學家從歷代所保留下來的文物中,進行歷史的研究,這當中當然包括了以軟玉為材質的各項器皿或飾物。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為軟玉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提出明證。追溯早至新石器晚期,就存在以軟玉為材質之重要史蹟,一只高47.2cm,上端寬7.7-7.8cm,下端寬6.8cm,孔徑4.2-4.3cm,重約5850g之【玉琮】,即是屬於新石器晚期之作品,它的材質即為深碧綠色之軟玉(閃玉) 。再看看商朝晚期的【龍冠鳳紋珮11.35x5cm】也是以軟玉來製成。

漢朝對於軟玉的應用更加喜愛。名為【玉辟邪,高9.3cm】的軟玉雕件,即是以帶翼的四足獸為形,象徵避除邪惡,而【玉龍紋角杯,18.3×10.1cm】則為青白色軟玉之雕件,全器做角杯形,並於器表浮雕有龍蟠繞。宋-明朝間著名的【玉荷葉杯,9.5×15.2×6.0cm,重約225g】為體色黃綠之軟玉。到清朝除了一樣有許多製成器皿或擺件飾物之軟玉外,最常見的莫過於【鼻煙壺】,以軟玉為材質的鼻煙壺在清朝是相當盛行的作法,這些種種史蹟均驗證了軟玉與中國歷史的密切關係。

軟玉顏色-天然色 沁色 人工處理色

軟玉迷人的顏色主要來自於它的天然色、沁色、與人工處理色。天然色為軟玉與生俱來的色,經過時間與環境的接觸後,由外表會沁入氧化色而形成沁色,如果該軟玉是做為器皿或特殊用品如玉璽,則在使用後會因後天人為的促成,而多了人工處理色(如沾染紅色印泥)。這三者顏色在歲月的催化下,時間累積愈久愈不容易去細分,因此常常在某些特殊的狀況下,軟玉的顏色存在著主觀與客觀判定。

白玉眾所皆知,屬於軟玉的天然色。白玉以外的顏色則還有青玉、黃玉、青白玉、墨玉等等,由沁色(包括皮色)或使用色所形成的顏色,又是不勝枚舉,凡蜜色、糖色、藕色、棕色、秋梨色、蘆花色、棗紅色…等等,這些顏色因生成環境與時間的不同,各自形成獨一無二的組合或色系。在買賣商場中常以極貼切且優雅的名稱來比喻,如,〞色如蜜糖〞或〞色若蓮藕〞…等等,又如古代以青、赤、黃、白、黑為五正色,其它為間色、對於色的要求又有如〞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純漆〞之形容。

站在寶石鑑定的立場來欣賞這些頗具巧思的創意倒也樂觀其成,只是用之於統一性的形容,恐怕還是會稍微不解風情,以色彩學之分類Brownish Yellow棕黃色、Orangy Red橘紅色、Light Yellowish Brown淡黃棕色…來定義。

筆者在鑑定軟玉相關之物品時,針對它顏色上的描述,若要恰如其分地予以交代,某個程度上亦頗有難度。往往目視效果與強光下的顏色就很不同,最典型的例子非墨玉莫屬。沁色或皮色所衍生出的變化色,有時候鮮艷如蜜糖,有時恬淡如蓮藕色,筆者經手此只軟玉手鐲,既非墨色,也不似蜜糖或蓮藕色,它的棕色不似巧克力般的深濃,卻有如咖啡般的色澤,這又是另一次美麗的驚豔。

咖啡色軟玉

欣賞角度獨特 防染色或其它處理

一見到這只咖啡色軟玉,與平常所見之墨色、糖色、或藕色軟玉不同,嚴格來說它接近於棕色Brown,看起來倒像咖啡色coffee color。棕咖啡色軟玉基本上它的顏色是來自於沁色,沁色的可能性範圍變化大,能夠形成咖啡色的軟玉,就顏色上來說頗令人驚喜。咖啡色軟玉除了整件以咖啡色表現外,也有白色與咖啡色各半之軟玉手鐲,相當特殊。

棕色系軟玉之選購,在顏色上應以飽和但不帶黑、顏色分佈均勻為主,在質地上以透明度(水頭)優者為佳,並應確認是無處理之天然軟玉。軟玉的處理,目前主要的是針對顏色方面做優化,以染色最常見。筆者以一件軟玉原石為例,其玉皮即經過人為之染棕色處理,染色後之原石呈現出棕皮外觀,但經鑑定後確認為經染色。同樣的染色技術也要避免用於軟玉雕件或成品中。

軟玉之仿替品也是鑑定上常出現的問題,應謹慎求實。@*

作者:賴泰安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寶石鑑定講師
賴泰安寶石鑑定中心負責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珠寶達人話珠寶】乾青種硬玉?還是摩西西?
【珠寶達人話珠寶】「看不見」的晶瑩剔透
【珠寶達人話珠寶】特稿:母親愛翡翠
【珠寶達人話珠寶】霓虹貓眼月光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