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式的漢字概念──天然圖像構成的優勢文字

張福章 張冬冬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訊】【編者按】中文熱在海外升溫,但「學習漢字」是最先遇到的障礙。現代漢字教學把漢字類比成拼音來教,文字與意義毫無關聯,學生只有死記硬背。在北美華人教育研究及策划協會(CAERDA)學術研討會上,臺灣大唐文化協會創意的「拼圖式漢字教學法」,分析漢字的淵源,聯係偏旁部首的圖像,引起人們興趣,講座後這個話題還有很多人探討。

張福章說,圖形很好記,把漢字偏旁部首結合甲骨文原始圖像,是西方人最容易接受的,避免死記硬背,就很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密西根東方語言文化中心主管張冬冬用這個方法破除了西方人的恐懼感﹕「我的一個學生是General Motors派駐上海總管,逼他來學漢語,我花兩個小時教他,他當時很興奮,不停的在黑板上寫這幾個字」,「短短時間,他對漢字產生這個大的熱情,我覺得這個方法是很有效的。」以下為他們的論文摘選:(因版幅有限,略有刪節)

——————————-

當今漢字識字教育面臨的本質問題

近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國之後,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漢字經歷「漢字落後論」、「漢字拉丁化」雙重衝擊下,催生出的「簡體字」又引發出簡體、正(繁)體二套漢字系統同時並行,「漢字」的現況比過去的歷史時期更加複雜。

同時現代漢字識字的教學也受到西方英文語言教學法的影響。把漢字類比成拼音文字來教學。文字與其意義毫無關聯。學習方法只有博學強記一途.

這種西方語言教學法忽略了漢字獨特的表意優勢。一個漢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個意思。因為表意文字具有和語音不發生直接聯繫的特點,所以它就可以用來代表不同民族的交際工具。中國的鄰邦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都曾經正式使用漢語漢字,中國境內的外族如胡、遼、金、滿、蒙在入主中原前,能詩詞、寫一手好字之輩,都不是少數。漢語、漢字都曾經大面積、長時期,成功的成為這些民族的第二語言。這些都類似今天海外學漢字的情況,都不是在中文環境下學習漢字。這說明漢字教學完全可利用其獨特的表意的優勢,

對現代教師,特別是使用簡體字的教師,在認知上、應用上、時效上同樣存在不同型式的複雜與困難。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的「組文成字」的概念和「拼圖式教學法」,充分利用漢字本身的優勢,促進漢字教學。

組文成字

漢字-「拼圖文字」

百年前出土的甲骨文是原始的漢字,這些龜甲和獸骨上刻著一幅幅生動、自然的圖象。這些「圖象」像專門為現代人設計的傑作,給當前的漢字教學透露出前景。

從這角度看,相對於西方的拼音文字,我們可以稱中國的漢字為「拼圖文字」,一旦善用了,可以突出漢字直觀且表意的特點,使漢字變得簡單易學。

「組文成字」的文字概念

就用這例子,細談一下「組文成字」這個概念。


「人一」,音集,集合之意,「冊」是竹簡,古代的書,《說文》:「侖,思也」。心有疑惑才找書,研究其中道理,所以「侖」動詞是思理之意,名詞就是條理的意思。把文符合起來就出現字意,也反映「字」被造的時代,中國人祖先的生活習性。

「??」 (上面是「人」字下面是「一」字),音「集」,集合之意,「冊」是竹簡,古代的書,《說文》:「侖,思也」。這個解釋我們可能不知所云,收集書冊與思索有何關係?心有疑惑才找書,研究其中道理,所以「侖」動詞是思理之意,名詞就是條理的意思。把文符合起來就出現字意,也反映「字」被造的時代,中國人祖先的生活習性。

再來看「倫」、「論」、「輪」、「掄」、「淪」等字就別有意思。表面上毫無關連,但是把「侖」當成文符(字元),「倫」即是人與人關係之「條理」,如五倫、倫理;「掄」就為手揮動的條理,如掄刀、掄拳;「論」就表示說話的人講話的條理,如評論、論點;「輪」就是車轉動的條理,意為輪行軌跡;「淪」為水動的條理,像水波漣漪自有其序,低於水面則為波所覆,如淪陷。

拼圖式漢字教學法

以組文成字的概念進行漢字教學,減低漢字的複雜性,還原漢字至簡至易的本來面目。我們教學生認識漢字演進,就從基本文符開始,通過圖象來認識。如同西方的文字用字母拼音,漢字是用文符圖象來拼圖,因而我們稱此方法為「拼圖式漢字教學法」。讓我們舉例說明:

範例一:「一」

《說文解字》:「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育萬物」,「一」除了表數外,當文符「一」是太極縮影,在漢字中可以用來表陰陽、天地、上下。


《說文解字》:「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育萬物」,「一」除了表數外,當文符「一」是太極縮影,在漢字中可以用來表陰陽、天地、上下。

所以介紹「一」時,就可引出「上」、「下」二個字教學生。再讓學生猜猜:「上」與「下」組成的「卡」是何意義。
大多數文符是取材於天、地、大自然的一幅幅生動的圖像。在介紹文符時,配合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過程及精心繪製的圖片,許多文符學生一看便知其意,抽象的文符經過解說也是易懂易學。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由教基本文符到教其引出的漢字。基本文符通過圖象很容易與字體聯繫起來,很多文符學生一看便知其意,教師能有充裕的空間透過文字介紹中國文化。任何一種語言教學,文化是賦與其靈魂的重要關鍵。

範例二:「人」


「人」字表達了中國古代人對人的理解,對天地自然的謙卑。

教導文符的同時,藉著與其他文符的組合,引導學生認識更多關聯字。
l 引「仁」字:「人」、「二(上)」二文組合。


「仁」字的「二」是上,不是數字二。組字後就代表:上人,行為高尚的人的境界是仁慈,仁愛,仁義。

「仁」字的「二」是上,不是數字二。組字後就代表:行為高尚的人或人高尚的行為,字本身就把儒家思想的表達的淋漓盡致。

範例三:「目」

l 引「見」字:「目」、「人」二文組字。

把組字問題化,作法能起到使學生參與、思考、練習、加深印象、增加字彙、活化教學等多重作用。

範例四:「冊」

l 引「刪」字:「冊」、「刀」二文組字。

l 引「柵」字:「冊」、「木」二文組字。

範例五:「網(網)」

l 引「岡」字:「网(網)」、「山」二文組字


「岡」字:「山」與「网」文合,意為山脊、山之高處山脈的山脊部位從上空高處看起來確實像個「網」一般的結構。

「山」與「网」文合,意為山脊、山之高處。這個字難倒後世的子孫,我們知其之意,卻不知何以為此義?但是用組文成字的概念,細想一下答案就出現!
原來這「山」指的是山脈,山脈的山脊部位從上空高處看起來確實像個「網」一般的結構。非常寫實、有創意的一個字!這必須從非常高,超出山峰的相當高度才能觀察到的景象,中國人的祖先或許在數千年前就有類似現代飛機、衛星空照圖的技術能力。

每個基本文符都能引出相關的字,隨著文符認識增多,會出現更多的組合字。學習會自然循序漸進逐漸增多,基本文符加上引出的組合字約有七百個,初學者可以在很短的期間累積這個基本的字彙量。往後的學習就更容易與其他的文教材銜接,同時能均衡學習語言聽、說、讀、寫四大環結。

預備實驗

在預備實驗中,應用此法對三十多位來自歐美新聞工作人員進行教學。他們的特點是沒有學習過漢字的經驗。在三小時中教授了十八個基本文符和引出二十三個的漢字。學生反饋此法生動,有意義,消除他們對學習漢字的恐懼,並從中體會到中華文化深邃內涵,引發對漢字和中華文化深入學習的興趣。

小規模的教學實驗仍在進行中,教學物件是十二歲到六十歲的西方人。基本上拼圖式漢字教學法克服了海外漢字教學的困境。

結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延續性,最具表達力,最優美的文字。漢字不僅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元號,它凝聚了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文化資訊,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載體。我們相信拼圖式漢字教學法體現了漢字的表意優勢。教學者充分利用學生的想像力,在教漢字的同時傳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在漢字中的體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